「品嚐藝術」由香港著名唱作人馮穎琪打響頭炮,延續去年十二月開始以音樂思考我們的「身份」的主題,在五月和六月接連帶來兩場發人深省的演出。身份可能會令你聯想到不同種族、性別與角色,而每個人走到人生不同階段,或者都會迎接一種全新的「身份」。
《the making of ME》
做音樂的人創作音樂,但對音樂人來說,或許他們也會認同,音樂創造了「自己」。
迷惘是認識自己的過程,這幾年活著侷促不安的生活,令我們對自己、對世界充滿懷疑。
對舞台劇和音樂劇演員羅正心(Emola)來說,疫情失去不少演出機會,卻令他更深刻感受對演出的渴望。Emola 用歌聲道來她如何尋覓舞台的理想,沿途曾經無力與迷失,到疫情中如何自處。
唱作人梁子謙(Peterson),一心畢業後當幾年護士,然後再尋覓自己理想。過去一年半成為全職護士,剛巧遇上疫情。Peterson 透過他的創作,與我們分享他在音樂與醫護之間的選擇,以及疫情如何改變了他與他的音樂。
唱作歌手黃妍(Cath),從出道至今嘗試了不同的方向,從街頭歌手到文青,到慢慢滲透她陰暗和多面向。Cath 用她一人一結他,與觀眾細訴如何在創作中塑造心目中的自我。
說書人鄒攝(Zip)以獨白劇開啟三位音樂人的經歷,與觀眾一起發掘每一個主角與身份的經歷。
時間 |
演出單位 |
風格 |
2:30pm – 3:10pm |
Emola 羅正心 |
音樂劇、流行音樂 |
|
||
3:40pm – 4:20pm |
Peterson |
民謠、流行搖滾 |
|
||
4:50pm – 5:30pm |
黃妍 |
流行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