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個人展覽「希望」將於大館當代美術館開幕

2023年5月12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宣布大型夏季展覽「希望」將於2023年5月24日至9月3日舉行,展出澳洲著名藝術家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雕塑、繪畫及流動影像作品。

皮奇尼尼 (Piccinini)的創作觀,是要探索人類試圖干預自然所帶來的難測後果。她那些著名的超寫實主義雕塑,有着人形比例與充滿感染力的豐富表情,卻伸出非人類的四肢、長着鱗鰭和翅膀,惹人喜愛,卻又怪誕離奇,耐人尋味。「希望」呈獻逾50件有着叫人炫目的豐富細節和高超想像力的作品,創作範疇涵蓋不同媒介,除了她那些辨識度極高的雕塑作品,還包括繪畫、流動影像,為觀眾敞開一個懾住心神、深受觸動的奇幻世界,讓大家自然地、直覺地產生共鳴。

皮奇尼尼(Piccinini)在世界各地舉辦過多次成績斐然的展覽,包括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澳洲館。她的作品對科學進步、人類對大自然的破壞,提出質問,並透過作品的規模和感染力,流露出溫柔、關懷和同理心,燃亮不屈不撓的樂觀精神。

「希望」是皮奇尼尼(Piccinini)首個香港個展,展品分佈於賽馬會藝方各個展廳,不乏大型作品,其中一件巨大的沉浸式裝置《天野》(Celestial Field),4,500株花莖分別從地板上竪起及從天花板垂下,把觀者一擁入懷,藉而叩問何謂進步的本質。另外,皮奇尼尼(Piccinini)對賽馬會藝方標誌性的螺旋樓梯作出回應創作,從頂層天花板懸掛一個高達20米、以不同顏色假髮編織而成的裝置。

皮奇尼尼(Piccinini)許多作品,最終而言都在探索相互依存的觀念:人類與人工物件(例如鞋子、搖籃、椅子),或人類與其他生物的依存關係。這位藝術家對她所說的「人工自然」十分著迷:她想像出各種令人歎服,又有點令人困惑的混種生物,讓人類跟這些奇思異想,或彷彿在實驗室產出的生物,合成起來。這些「嵌合體」所提出的根本性問題,是科技進步如何為人類開闢新的創造領域,因為人類似乎快有能力設計及創造出新的生命形式、新的「生物機械」混種。對藝術家來說,這種設想激發她對科學進步的希冀和焦慮,與此同時,她想像與這些需要愛、關懷和同理心的生物一起生活——正如人類對其他共同存在於地球上的生物,所表現出相同的愛與關懷。因此,參觀者不僅會在「希望」展覽中察見藝術家的壯觀視野,還可藉此深入思考關於進步、科學和技術,以及關懷倫理學的大哉問。

「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策展人Tobias Berger說:「繼去年大受歡迎的夏季展覽『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後,我們很榮幸能在大館當代美術館,呈獻另一場傳奇藝術家的大型展覽。皮奇尼尼(Piccinini)的作品挑戰了我們對生物學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迫使我們直面基因實驗、科技、藝術,甚至人類本身的局限。這次展覽也反映了大館當代美術館一個長期關注的課題:探索『未來軀體』概念和自然的問題,『希望』將以藝術方式作出回應——但比起提供答案,藝術家還對當今世界科學、技術、進步的發展狀況,提出了更多問題。」

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說:「舉辦一個像『希望』那麼富深度和視野的展覽,是所有當代藝術機構的重大承諾。得到香港賽馬會一直以來的支持,以及卓越贊助東方匯理財富管理對是次展覽的資助,才能成就這個夏季展覽,把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的超凡傑作帶來香港,在此謹向他們致敬。我們非常榮幸邀得皮奇尼尼(Piccinini)和其資深的技術及工匠團隊來港,並非常感謝Tobias再次策劃了一場令人歎為觀止的展覽,深信定能為這位藝術家、整個當代藝術,還有大館,贏得眾多擁躉。而為參觀者默默貢獻的,還有大館當代美術館團隊,在藝術主管皮力博士帶領下,再次交出優秀的幕後工作,確保大家從藝術館大門打開那一刻開始,就得到精彩體驗。」

東方匯理財富管理香港行政總裁Olivier Livenais說:「東方匯理財富管理大力支持香港充滿活力的藝術和文化活動。我們相信藝術具有獨特能力,讓大家活在其中並努力耕耘的社區,緊密凝聚、啟發創意。我們很高興成為大館『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的卓越贊助。」

展覽期間,大館當代美術館還舉辦各類公眾活動和教育活動,深入探討皮奇尼尼(Piccinini)作品所提出的深層次主題,包括她經常引用的古希臘神話和藝術史圖像學,以及有關科學、進步和倫理的廣泛問題,其中包括大館對談:「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與Tobias Berger對談;由藝術家選出一系列電影放映的「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之選」;工作坊: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展覽製作;「老師早晨!」和「教師工作坊」;策展人導賞和其他公眾導賞。還有在展覽期間舉辦、特別受一家大小歡迎的家庭日活動。最後,皮奇尼尼在「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不夜館」與特邀嘉賓和講者,展開深度對話,大談生物科技和遺傳學的倫理與道德,還有氣候危機、物種滅絕,以及人類創造生命等話題。

「希望」展覽亦會在大館當代美術館接待處的小店,展出少量藝術家版本及商品。

展覽門票現於 Klook上發售。 成人票為港幣60元,優惠票為港幣50元(全日制學生及長者)。

門票也將在賽馬會藝方接待處發售:港幣70元(成人)和港幣50元港元(優惠)。

5歲以下兒童可免費入場。

此外,大館Fan享有限量「買一送一」門票優惠,先到先得。

了解更多展覽詳情、各項活動及票務訊息,請瀏覽:qrs.ly/aaeteiz

卓越贊助:東方匯理財富管理

「希望」

藝術家: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策展人: Tobias Berger

展期: 2023年5月24日至9月3日

週二至週日 上午 11 時至晚上 7 時

星期一休息

現場: HK$70(成人)| HK$60 (優惠)

網上: HK$60(成人)| HK$50 (優惠)

關於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帕翠西亞.皮奇尼尼(Patricia Piccinini)1965年出生於西非塞拉利昂首都自由城,1972年隨家人移居澳洲,在當地成長。在早期的藝術生涯,她在醫學博物館度過了大量時間,繪畫館内各種保存標本。她的作品通常以素描開始,然後由她和技術團隊轉化為立體物件。自1990年代以來,皮奇尼尼的作品將可愛與怪誕融為一體,促使觀眾克服厭惡感,看到不同形式的美,無論那是多麼的令人不安、畸形或人工化。2003年,皮奇尼尼代表澳洲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此後在世界各地舉辦無數個展和群展。

— 完 —

編輯垂注:

請沿此連結下載高清圖片與文字說明。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11時開放,大館當代美術館逢星期日至四上午10時至晚上8時、星期五及六上午 11 時至晚上 9 時開放,逢星期一休館。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https://www.taikwun.hk/zh/

關於大館 古蹟及藝術館(大館)

大館是香港一個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我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為訪客創造嶄新多元的體驗,以激發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以至社區歷史的興趣和探求,是一個讓訪客享受愉快時光的香港文化及消閒地標。

訪客可以透過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歷史的主題展覽及體驗活動,認識大館深厚的歷史。活化後的大館更提供了一個藝術活動平台,全年帶來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以及涵蓋不同形式與範疇的表演藝術節目。

以非牟利模式營運的大館自 2018 年 5 月起對外開放,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大館內的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保留古蹟原真性。建築群亦包含兩座由著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全新建築物「賽馬會藝方」及「賽馬會立方」,另有「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洗衣場石階」等戶外空間。大館與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持續於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地舉辦各類型節目及活動,以豐富香港市民及遊客的藝術文化生活。

大館是昔日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活化後的建築群以大館之名營運,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於 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此獎項中最高殊榮,肯定了活化計劃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為了促進公眾對當代藝術的認識,大館特別設立專注於視覺藝術的「大館當代美術館」。大館當代美術館每年舉行六至八個展覽,致力委約及舉行來自香港及其他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同時籌劃各類型公共項目。大館當代美術館以策展為導向,以非牟利為基礎,期望能在香港支持及革新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和體驗,也以推動公眾勇於探索為使命,不遺餘力地建設一個鼓勵學習及實驗的藝術平台。

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請瀏覽我們的網頁:https://www.taikwun.hk/zh/

複製網址

大館歷經五載迎接藝文盛宴 慶祝實現重大里程碑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呈獻一系列觸動心靈的周年慶祝活動,包括《奇幻森林動毛蟲》互動戶外裝置、「午間樂再聚」音樂和馬戲表演、「大館潛藏空間」導賞團、「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超現實主義當代藝術展覽等,誠摯邀請公眾一同感受大館的「心跳日與夜」

大館歷經五載,透過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和歷史文化等多元領域的展示和體驗,為訪客帶來無窮愉悅和啟發。本月,大館慶祝開幕五周年,誠邀公眾一同感受大館的心跳脈搏,透過豐富多彩的表演和展覽,感受大館獨特的氛圍和魅力;同時向一直支持大館的社群致敬,讓大館成為非凡文化藝術空間。

大館自2018年開幕至今,提供一系列文化、歷史和國際知名藝術展覽,以及音樂和表演藝術、電影、導覽等多元體驗。在過去五年間,經已錄得超過1,200萬名訪客蒞臨大館的展覽、場地活動和商店,參與超過3,900項精彩節目。

大館有賴香港賽馬會的保育和活化,並透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其所有藝術及歷史文化項目提供核心資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然而大館的真正擁有者是一眾香港市民,是一個屬於香港市民的獨特文化遺產和藝術新聚點。為了慶祝開幕五周年,大館將於多場精彩節目中,與大眾一同感受大館的「心跳日與夜」,以躍動之心觸動社區。「心跳日與夜」象徵著大館在推廣藝術文化和社區參與方面的使命,藉由各種活動邀請公眾在大館感受香港最優質的藝術和文化體驗,於古蹟群中留下怦然心動的感覺。

大館於五周年里程碑策劃了多個觸動心靈的活動,透過《奇幻森林動毛蟲》互動戶外裝置、「午間樂再聚」音樂和馬戲表演、「大館潛藏空間」導賞團、「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超現實主義當代藝術展覽、訪客限時禮遇,以及大館FAN尊享禮遇,讓蒞臨大館的各位親朋摯愛在五周年慶典中體驗濃厚的歷史和藝術氛圍,同時享受啟發想像力的時光。

奇幻森林動毛蟲

大館的檢閲廣場將率先化身結合自然、藝術與科技的《奇幻森林動毛蟲》花園,為慶典揭開序幕。由5月23日起至31日,首次在亞洲亮相的《奇幻森林動毛蟲》將透過光影、色彩和聲音,創造出獨特的視覺盛宴。《奇幻森林動毛蟲》的場景繽紛夢幻,帶來十九種壯觀的植物裝置展品,其中九種植物更由巨型機械人組成。這些機械人由布料及空氣打造,聳立起來高達五米,訪客能與植物感應互動,感受藝術和科技的魅力,並從欣賞壯觀的視覺效果當中,沉浸於自然的奇妙和智慧之處。

日期

2023年5月23至31日

時間

2pm – 10pm

地點

大館檢閱廣場

價錢

免費

午間樂再聚

除了《奇幻森林動毛蟲》外,大館將在5月26日至28日舉辦特別節目「午間樂再聚」,邀請自2018年開幕以來曾在大館演出的藝術家和表演者回歸大館舞台。其中由音樂製作人游慧姿策劃的表演將於5月26日舉行,游慧姿自2018年以來就一直與大館合作,是次的音樂表演將展示從古典西方音樂到現代中國音樂,從標準合奏到混合合奏的多元演出。而在5月27日至28日,在2020年首次於大館亮相的馬戲團「馬戲盒子」亦將回歸,於洗衣場石階現場為訪客帶來精湛演出。「午間樂再聚」將由廣受歡迎的棟篤笑表演者阿V(Vivek Mahbubani)擔任主持,阿V也是曾經在大館開幕時表演的藝術家之一。大館洗衣場石階將以溫暖人心、同時充滿活力的表演,為訪客創造難忘的體驗。

日期

2023年5月26至28日

時間

2pm – 6pm

地點

大館洗衣場石階

價錢

免費

大館潛藏空間

在5月26日至28日的長假期期間,大館亦希望鼓勵訪客深入探索散布在中區警署建築群的隱藏歷史空間,透過「大館潛藏空間」的導覽之旅中,沿地窖拘留室前往法庭被告欄、進入改建後的牢房,並參觀地下防空洞。

日期

2023年5月26至28日

時間

11:15am (粵語) / 12pm (粵語) / 12:45pm (普通話) / 1:30pm (粵語) / 2:15pm (粵語) / 3pm (英語) / 3:45pm (粵語) / 4:30pm (粵語) 

地點

大館各處

價錢

免費

登記

qrs.ly/xses96b

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

由5月24日開始於大館當代美術館展出的大型展覽「希望——帕翠西亞.皮奇尼尼」也將是活動重點,展覽由卓越贊助東方匯理財富管理支持。「希望」展覽作為帕翠西亞.皮奇尼尼在香港的首個個人展覽,當中展出達60多項作品,包括兩個系列中受大館當代美術館委託而特別創作的十項作品。是次展覽透過展示皮奇尼尼的超現實雕塑、攝影和影像作品,以如臨其境的展覽方式,探討有關歷史、科技及人類社會進步的重要議題,以及人類共同和諧生活的潛力和希望。

日期

2023年5月24至9月3日

時間

11am – 7pm

地點

大館賽馬會藝方

價錢

網上購票: $60 (標準門票)/ $50(優惠門票)

現場購票: $70 (標準門票)/ $60(優惠門票)

購票

門票於KLOOK發售

大館FAN限時禮遇

大館期待未來繼續與大眾一起感受心跳共鳴,並將於五周年慶典回饋一眾大館FAN。大館FAN可在2023年5月23日至31日的慶祝活動期間,換領一枚代幣,以獲五周年獨家紀念扭蛋機內的禮物乙份。禮品每天限量供應,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日期

2023年5月23至31日

時間

10am – 8pm

地點

大館訪客中心門外

有關更多展覽、各項節目和購票資訊,請瀏覽:https://qrs.ly/ppesogo

複製網址

「花見大館2023」: 綻放現在 灌溉未來

2023年4月4日, 星期二

一起投入一場可持續的花見之旅  18個本地品牌齊集花見盛會
大館年度花藝主題市集即日起至4月10日載譽歸來

香港. 202344 -- 年度盛事「花見大館 2023」即日(4月4日)起至2023年4月10 日復活節期間,第三年回歸大館檢閱廣場 (Parade Ground)。大館從今日起繁花盛放,舉行為期一星期的大型年度花藝主題市集。訪客將感受揉合可持續發展及環保元素的盛放花卉和繽紛的園藝裝飾,沉浸於被繁花圍繞的難忘時刻。精心挑選的18個本地品牌亦做好準備迎接盛會,提供一系列花藝、植物園藝、生活好物、本地農品、餐飲輕食,及工作坊體驗,同場並設有讓人目不暇給、以回收物料打造的花卉裝置,為訪客帶來一場鳥語花香的旅程,同時將可持續發展生活推廣至各個層面。

綻放現在 灌溉未來

在盛會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大館希望身體力行將環保生活的各種選擇帶給香港市民及旅客。進口花卉需要冷藏與及長途運輸,不經意地製造碳排放。今年的「花見大館2023」希望引領不同的方式與大眾分享繁花盛放的美麗及獨特性,特別與本地鮮花供應商聯繫,以本地種植花卉取代進口鮮花,從而減少活動所涉及的碳排放量。

為進一步減少對環境影響,市集內大多裝置及設備都以回收或環保物料製成,而當中超過95%在設計時已計劃以升級改造的方式重用,將舉辦活動時產生的一次性裝置和設備浪費大減近90%。而大館也將與本地團體合作,將活動後餘下的裝置及設備升級改造為傢俱,並供給有需要的本地家庭使用;而市集後所有仍然盛開的剩餘花卉及植物,將會送贈本地慈善團體,並安排公眾於市集完結後領養。有關領養植物的詳情,請留意大館Facebook及Instagram專頁公佈,讓大家都能將心水花卉帶回家,延續心花怒放的頃刻。

精選本地品牌百花齊放

在這場花卉盛會中,多個本地品牌大放異彩,包括花藝、植物園藝、生活好物、及本地餐飲輕食品牌等。花藝品牌包括Flower Flows in You給女孩 一朵花Nao FloristFLORISTRY by ART OF LIVING,從花店、鮮花至每週鮮花直送服務一應俱全。於植物園藝方面,參與品牌包括在森林和圓嘢ROOT塊根大叔。若是欠缺時間照顧植物的朋友,花.簇永不凋謝的染布工藝花便是最佳選擇。

本地烘焙品牌日光工作室、發酵茶品Kombucha品牌餘果香港,及生態農業品牌本地種植亦會參與今次盛會,提供豐富美食及飲品。不單令人大飽口福,同時讓公眾更了解農產製品背後的故事。

作為大館首個可以於繁花盛放的美境中大快朵頤的市集,市集內有各式「花樣」的美食飲品,包括22 Ships的風味十足的西班牙美食,主廚Antonio Oviedo帶來結合傳統與現代的Tapas小食與飲品。Between則呈獻日式咖啡店的流行小食,與及由經驗豐富的咖啡師特別調配的招牌咖啡及健康飲品。溫馨提示綠色夥伴們:請自攜餐具享受美饌,一起擁抱可持續發展的生活理念。

「花見大館2023」讓大家盡情享受環保購物的樂趣。愛地球的綠八,是提升可持續發展生活的好物尋寶地;Tiny Island Maps的設計精品融合本地文化,通過其創作和藝術傳達地道社區情懷;而SOULMATTE的植物皮手袋原材料主要來自墨西哥的有機仙人掌素皮,取代動物皮革。最後不得不提三個以天然原材擁抱精湛工藝及可持續發展生活的品牌:日日梘Conceptu Home二回

花見犒賞禮遇

遊逛市集的同時,大館也準備了令人心花怒放的犒賞禮遇!於「花見大館 2023」市集攤位累積消費滿HK$500或以上,即可獲得HK$50大館購物餐飲電子現金券,適用於大館指定商店及餐廳 (受條款及細則約束)。

大館商戶美饌及生活體驗

繁花盛放不止於大館檢閱廣場,百般美態的花樣主題美食及生活好物已在大館內的多間餐廳及商店靜待發掘。Botanical Garden的特調Gin & Tonic必定讓氊酒愛好者樂而忘返;而踏入仿如進入仙景一樣的Dragonfly來一杯招牌雞尾酒,更為行程增添夢幻。不貪杯的你則可試試樂茶軒以花卉為靈感的冷萃茶,不單是舒壓飲品,更是一種藝術的呈現。最後,嗜甜一族可選擇由The Chinese Library提供的精緻可口甜點。

想展現自己的巧手,bonart的板植兔腳蕨工作坊除了雅致細膩,更有象徵好運的寓意,是綠化家居的好選擇;於PAP Studio的玻璃馬賽克工作坊,則會教授如何以美麗的光影移動,助參加者拾回當下的專注;活陶的工作坊則讓參加者在釉面潔白,胎簿玲瓏的瓷碗上配上十二種花神,再賦上五言或七言詠讚詩句相輝映;還有TASCHEN讓書迷沉浸於紙上花世界。

精彩可持續發展主題工作坊

「花見大館2023」與其中兩個參與品牌合作:竹細工文化組織「二回」及本地發酵茶品Kombucha品牌「餘果香港」,推出結合實用性與美學的工作坊,包括「大館X二回竹藝工作坊」「大館X餘果香港本地果釀茶菌工作坊」。參加者可學到基本梭織竹子的技巧,創作一個毋須使用任何膠水的獨特竹托盤;亦可以本地農產品釀製發酵茶品Kombucha,創造獨特的春季Kombucha口味。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載譽歸來

2023年4月3日, 星期一

大館當代美術館「BOOKED:香港藝術書展」五度歸來,將於今年4月28日至5月1日在賽馬會藝方及F倉展廳舉行,聯同本地、亞洲及國際的參展單位一起展出。今屆藝術書展更會帶來全新項目 ——「聲書相印」,展現「聲音」和「印刷」可以如何交融契合。

自2020年以來,「BOOKED:香港藝術書展」再次迎來非本地的參展單位,包括Printed Matter(紐約)、Nieves(蘇黎世)、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巴黎)、Self Publish Be Happy(倫敦)、Afterall(倫敦)、雅加達藝術書展、abC(北京/上海)、假雜誌(寧波/上海)等。此外,展銷場和閱覽室將分別帶來印尼的lumbung kios和lumbung publishers的特殊圖書,這些書曾在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上亮相,與印尼傳統農業社會的「米倉」(lumbung)概念息息相關。以上眾多鼓舞人心的藝術家和參展單位再次證明了BOOKED:是亞洲的大型藝術書展。

本屆藝術書展的新項目「聲書相印」(2023年4月28日至11月),由朱珮瑿和Edward Sanderson(李藹德)共同策展,及何思衍合辦。這個特別項目探索視與聽如何重疊:一方面, 我們聽到的聲音和聆聽的音樂都被記錄在印刷品内、在圍繞聲音和音樂而有的包裝中,以及在雜誌、小誌和傳單上;另一方面,印刷品也能觸發或產生聲音。音樂/聲音的記錄和印刷品彼此之間有著顯著的相似之處——兩者都是大量發行流通,價格相宜,而且同樣對立於那些被認為價值不菲、獨一無二的「藝術經典之作」,因而共同體現出平易近人、獨立自主的精神。

這個項目首先推出一個由聲音藝術和實驗音樂構成的特別展示。這些作品主要來自內地,由長居香港的學者兼策展人Edward Sanderson(李藹德)博士慷慨借出,連同探索相關主題的「展示」。與此同時,藝術家書籍圖書館將展出楊嘉輝(香港)、Dave Muller(洛杉磯)和mmmmor studio(杜塞爾多夫/香港)創作的藝術品。在今屆書展期間,「聲書相印」會舉行楊嘉輝帶領的現場持續鋼琴表演,作為他「傢俱音樂」大型系列的一部分。他會將改裝過的傢俱與書籍和錄製的聲音互相結合,以訴諸視覺的手法來表現聲音及沉默。

「BOOKED:香港藝術書展」將有超過80位藝術家、出版商、機構和書店參加,還包括香港攝影師唐景峰、瑞士獨立出版社Nieves和法國的高檔出版商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 的特別展示,以及一系列公共活動,如講座、工作坊和表演。值得注意的是行為藝術家Florence Lam和彭靖創立的「基地」亦會帶來特別的現場表演,她們將會遊走於展場,以各種雜技式姿態與書籍進行互動,為女性的「身體知識」作出新定義。

BOOKED:旨在為通過書籍分享自己作品的創作者和藝術出版商提供平台,以書籍作為藝術和知識表達的媒介,以便公眾有機會欣賞及接觸這些藝術書籍及印刷品,並將之作為學習和研究的重要資源。

門票將於即日(4月3日)起於KLOOK發售:港幣40元(標準門票),港幣30元(優惠門票)。屆時場內亦有限量門票發售。

今屆「BOOKED:香港藝術書展」的精彩陣容包括:

海外重點參與單位

Printed Matter(紐約)

  • 成立於1976年,Printed Matter 是全球具影響力的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傳播、推廣和宣傳藝術家書籍及其相關印刷品。

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巴黎)

  • 自2000年以來,onestar press / Three Star Books 已經製作了超過300本書籍、300多部藝術家電影,讓各地藝術家能跨國合作,創造出各種項目,並從中接觸及使用創新技術。

David Zwirner Books(紐約)

  • 出版社David Zwirner Books致力於出版高品質藝術出版物,項目主要由藝術家主導或啟發,並委託小說家、詩人和記者撰寫作品。自2014年成立以來,每年出版超過25本藝術書籍,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商店、獨立書店、網上及畫廊等地方發售。

雅加達藝術書展(雅加達)

  • 雅加達藝術書展將展示一系列來自印尼的獨立出版作品,以及Further Reading Press的出版物。Further Reading Press是一個獨立多媒體出版平台,旗下設立生產及發行單位,旨在透過各種媒介探索不同的設計風格及創意思維。

假雜誌(寧波/上海)

  • 假雜誌是來自上海的出版商,專門出版攝影藝術作品及探索攝影作品展示的可能性。

閱覽室(廣州)

  • 閱覽室提供來自藝術團體和文化共享網絡的出版物,在第15屆卡塞爾文獻展中BOLOHO六大關鍵字中,以「米倉(lumbung)」的概念參展。出版單位並是Lumbung Publishers的成員。

Self Publish Be Happy(倫敦)

  • Self Publish Be Happy致力於通過出版、線上和線下活動,以及教育活動,推廣當代攝影和視覺藝術文化。

Nieves(蘇黎世)

  • Nieves成立於2001年,由一人負責營運管理,專注於製作藝術家出版物及小誌。

Case Publishing & shashasha(東京)

  • Case Publishing是一間成立於2015年的東京出版社。近十年來,一直關注日本的藝術文化,展示當代藝術、攝影和設計作品。

P_PAL(北京)

  • P_PAL是北京最新崛起,關注藝術家書籍和獨立出版物的雜誌。

abC藝術書展(北京)

  • abC是中國內地最大的藝術書展之一,在各大城市,包括上海、北京等地,皆有舉辦書展。

本地重點參與單位

小本出版 @ 天上遊雲

  • 小本出版是天上遊雲出版項目,致力出版限量版、迷你版、手工裝訂的限量獨立出版物。

尼間麵包店

  • 帶來各式漫畫、故事和插畫書籍,炮製出奇幻、神秘的故事繪本。

YeP YeP

  • YeP YeP是一本香港實驗性藝術時尚雜誌,展示本地新興藝術家的作品。

艺鵠書店

  • 艺鵠書店是本港的獨立書店,秉承言論自由和知識分享的理念。其書店會透過各種藝文活動聯繫藝術創作者,提供培養人性和情感的空間。

黃勤帶

  • 黃勤帶赴笈日本東京工藝大學進修攝影專業後,於1970年代末加入香港報業,開始了漫長的攝影記者生涯。

亞洲藝術文獻庫

  • 亞洲藝術文獻庫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作為一個獨立的非營利組織,文獻庫記錄了亞洲藝術的多元化及近代歷史,供公眾免費查閲珍貴的藝術文獻。

請瀏覽 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booked-hong-kong-art-book-fair/1193 了解更多。

#BOOKEDHK #BOOKEDHK2023

—完—

複製網址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載譽而歸 雲集七大表演藝術節目 跨領域作品於聚光燈下亮相

2023年2月28日, 星期二

今年「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強勢回歸,將由2023年4月起到5月期間帶來七個表演藝術作品,涵蓋香港及內地不同範疇藝術家,透過大館的特色場地和戶外空間,讓藝術家展示突破傳統的作品,探索藝術形式的多元變化,延續藝術作品的能量。

全新「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匯聚香港和內地優秀及新晉藝術家,攜手帶來出色的原創作品,承接大館一直以來與表演藝術界建立密切合作關係的方針。繼《Tri家仔》及《撈鬆》後,多才多藝的音樂人盧宜均與劉榮豐再度攜手,帶來三部曲之最終章,充滿黑色幽默的港式歌廳音樂劇《圍盧豐咪》,笑唱不同年代的語言、潮語與年代身份認同的關係。舞蹈家楊怡孜與大館首度合作,伙拍視覺藝術家周俊輝、流動影像設計師黃漢樑、聲景設計師劉曉江,以超越媒介框架的原創新作《寬容的樹》,融合舞蹈、影像及聲音,看生命流轉。《從什麼時候開始》由詞人周耀輝、作曲家鄧慧中,以文字及音樂引路,聯同視覺藝術家陳惠立、歌手iii (Iris Liu )、⾹港創樂團,以及年青歌者和聲音撿拾員,以音樂和裝置邀請觀眾參與旅程,尋索、發現、回憶與想像。廣州當代舞奇人何其沃(二高)透過魔幻寫實的手法,帶來異色舞蹈劇場《蝴蝶島》,以身體訴說異鄉漂流。本地編劇陳筠而與導演甄拔濤將首次合作創作《我最終死去的房子》從三代香港女子的角度出發,講述她們與灣仔祖屋的故事。全新環境劇場《未境進行曲》由屢獲殊榮創作團隊「歷歷在目」帶領觀眾遊走大館,踏上跨越時空的旅程,探索物種流動與族群遷徒。最後,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生延續在 2022 年所創作的《一路順風》,以數碼廣播(Podcast)形式牽領觀眾細心傾聽城市的輕聲絮語。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橫跨四個星期,邀請全城的藝術愛好者、戲劇愛好者以及各位觀眾蒞臨大館,一睹藝術家的心血結晶。


【港式歌廳】《圍盧豐咪》│ 07–09.04.2023

一位歌后如今準備告別舞台,正為最後一場演出作最後準備,卻又萬般不捨。繼廣受好評、大館2019及2021年表演藝術季創作的《Tri家仔》及《撈鬆》後,多元音樂人盧宜均與劉榮豐在告別復出之旅中,繼續音樂漫遊,迎來三部曲的最終章《圍盧豐咪》,由原創班底再次玩轉語言,笑唱不同年代的身份危機。伴隨著俏皮的音樂和戲劇,這場演出將拉動心弦,滑稽得讓觀眾大呼過癮。

日期及時間:2023 4 7 日,晚上 8 時; 2023 4 8 日至 9 日,下午 3 點及晚上 8

地點:賽馬會立方

門票:$280


【舞蹈X影像X聲音】《寬容的樹》│ 07–09.04.2023

舞蹈家楊怡孜與大館首度合作創作《寬容的樹》,並與視覺藝術家周俊輝、流動影像設計師黃漢樑、聲景設計師劉曉江共同創作,透過舞蹈、影像和音樂,將大館的F 倉展室轉變為一個全新的世界。觀眾可在F倉空間自由進出參觀,充分體驗舞蹈、流動影像和音樂的融合。

日期及時間:2023 4 7 日至 8 日,下午 2 時及晚上 7 時; 2023 4 9 日,下午 2

地點:大館F 倉展室

​​門票:$280


【音樂x裝置藝術】《從什麼時候開始》│ 14–17.04.2023

音樂與裝置作品《從什麼時候開始》以尋找失去的聲音為題,詞人周耀輝、作曲家鄧慧中,以文字及音樂引路,聯同視覺藝術家陳惠立、歌手iii (Iris Liu)、⾹港創樂團,以及年青歌者和聲音撿拾員,帶領觀眾穿越大館的各個地點,在旅程中尋索、發現、回憶與想像。

日期及時間: 2023 4 14 日,晚上 8 時; 2023 4 15 日至 16 日,下午 4 時及晚上 8 時; 4 17 日晚上 8

地點:賽馬會立方及大館各處

票價:$280


【舞蹈劇場】《蝴蝶島》│ 15–16.04.2023

《蝴蝶島》是廣州當代編舞何其沃(二高)的心血結晶。二高是近代內地最古靈精怪、最耀眼的舞者之一,繼2018年在大館舞蹈季演繹《來來舞廳》結合影像的舞蹈劇場後,意猶未盡要將媚俗演繹得極致,收集大量有關流動及遷徙的影像素材,聚集一眾80後、90後及00後舞者,將大館的不同空間將化身為魔幻現實主義的「蝴蝶島」。這個虛構的島嶼,座落在不曾和解的過去和懸而未決的未來之間,不同地域與時代生長及流動的人群,在如同蝴蝶般在這幻想的島上短暫相遇、交織、再揮別。

日期及時間:2023 4 15 日至 16 日,下午 1 時及 6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及F 倉展室

​​門票:$280


【劇場】《我最終死去的房子》│ 21–23.04.2023

本地編劇陳筠而與導演甄拔濤首次合作,將盤踞在灣仔的百年鬼魂編成記錄。以灣仔為背景,透過穿越時空的敘事方式,講述一個關於留下來的香港女子故事,一個關於城市往昔的故事。一間在灣仔百年舊樓,是祖母買下的房子,曾經燈紅窗綠、人來人去,《我最終死去的房子》道來一個孤寂的故事,人也好,房也好,最終都會被遺忘⋯⋯如同被遺棄的無主孤魂留低沒被記下的遺言。

日期及時間:2023 4 21 日,晚上 8 時; 2023 4 22 日至 23 日,下午 3 時及晚上 8

地點:大館F 倉展室

​​門票:$280


【環境劇場】《未境進行曲》│ 28–30.04.2023; 01, 03–06.05.2023

身為人類,我們與地球上的土地相連共鳴。為了生存繁衍,驅使著物種擴大足跡,不斷築城建地、遷移棲息。2021年「歷歷在目」團隊以大館監獄及香港礦石歷史為創作靈感,創作與岩石有關的浸入式環境劇場《牆邊練習曲》,獲得香港小劇場獎四項提名,並成為台灣金點設計獎標章得主。今年,團隊將題材由地質延伸到人群,創作《未境進行曲》,以物種的移動和人類的遷徙為主題,帶領觀眾穿梭大館各處,體驗多維度聲境、燈光、光雕投影和表演者交織而成的跨時空之旅。讓觀眾重新與土地的聯繫,領略物種如何克服挑戰,並進入未知的啟示。

日期及時間:2023 4 28 日至 30 日、2023 5 1 日、3 日至 6 日,下午 7 時及 9

地點:大館各處

​​門票:$280


Podcast】《一路順風》04–05.2023

《一路 • 順風》由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學生創作,2022年於「大館舞台」網上沉浸式首演。今年,演出以數碼廣播(Podcast)形式重新出發,一連五集引領聽眾與角色同行,帶領聽眾重啟旅程,見證四位背景各異的香港人,如何從一趟中環往啟德的順風車開始相互交集。節目以ASMR的方式錄制,配上新編原創音樂,將城市的絮語迴聲重新演繹,透過這場原創的聲音旅程,讓聽眾從中共同建構城市發展的討論,以及對生活現況的反思。 面前城市未知的未來,至少我們能夠選擇活在當下。

日期及時間:2023 4 月至5月 (確實日期及時間待定)

地點:線上

門票:免費

詳情請留意大館網頁

複製網址

大館全新展覽「數碼熒房」體現監獄歷史元素 化作影像空間跨越境界

2023年2月16日, 星期四

大館全新數碼節目「數碼熒房」聚焦於香港首座監獄——域多利監獄的歷史和空間。文化遺產數碼展覽「數碼熒房」由兩部分組成:F 倉展室呈現的 30 分鐘沉浸式視覺體驗,以及跨越 D 倉展室和監獄操場進行的五項AR裝置。

是次展覽由大館文物事務部策展人郭瑛及林志恒策展,透過數碼技術讓參觀者體驗昔日坐落於古蹟建築群現址,域多利監獄的前世今生。域多利監獄於 1841 年啟用,是香港首座、歷史最悠久的監獄,據說是香港開埠初期其中一座最先以耐久物料建造的建築物。現在,展覽將帶領參觀者在數碼化的環境中重新想像,如同回到過去的監獄囚倉,並以藝術手法演繹及探討監獄對香港早期法律和治安制度所形成的意義。

「數碼熒房」著重於展現域多利監獄於 19 世紀的構造特色和空間配置。數碼展覽分為兩部分,首部分於 F 倉展室進行,以大館域多利監獄獨特的放射型囚倉作為起點,回顧大館的監獄歷史和建築設計,以及大館現時作為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之建築群的意義。透過展示由藝術家 曲淵澈與吳子昆共同創作、全長30分鐘的沉浸式影像體驗,讓觀眾身臨其境般探索監獄建築的物質性和空間配置,同時揭示其轉變,並由此延伸討論與紀律、懲罰和更新等相關議題。

展覽第二部分則拓展至監獄操場及 D 倉,透過五項擴增實境(AR)裝置,帶領參觀者穿梭大館監獄的歷史時空。場內所設的五項體驗裝置圍繞著域多利監獄的放射型囚倉,回顧由建造開始的百年演變。域多利監獄多年來經歷巨大的變化,標誌著監獄需求和監禁刑罰的改變。裝置與藝術家的視覺作品相互呼應,突出監獄不同地點遺留下來的結構,並展示獄中建築設計和空間配置如何反映變化。

大館資深策展人及「數碼熒房」策展人郭瑛表示:「藉著數碼化的體驗,我們希望讓參觀者 重新想像和詮釋我們的歷史建築,從而回到過去,想像所身處建築物是如何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同時了解監獄背後的建築概念及方法。透過這個展覽,希望參觀者能夠與大館建立更深厚的連繫,並繼續珍視本港的文物古蹟。」

「數碼熒房」由 2023 年 2 月 17 日至 3 月 16 日在大館舉行。展覽每天由上午 11 時起開放,每30分鐘一場,最後一場於6時30分開始。「數碼熒房」首部分展覽每場人數上限 為30 人。

與此同時,藝術家曲淵澈和吳子昆將於3 月 7日的藝術家分享環節中,與觀眾一起深入探討「數碼熒房」 的製作過程,談論其創作理念、遇上的挑戰等相關話題。節目免費參與,需預先登記。

複製網址

大館委任新藝術主管

2023年2月14日, 星期二

大館宣布任命皮力博士加入大館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為藝術主管,並已於二月十三日履新。皮博士將負責領導當代藝術團隊策劃展覽,指導發展策略,並為大館構思及推展藝術體驗。此前大館當代美術館在Tobias Berger先生所領導及其團隊的努力下,迅速成為香港藝術及文化界的重要一員。皮博士在大館慶祝成立五周年之際接任,將繼續積極支持本地藝術創作,並與不同媒介的新晉及知名藝術家合作,進一步發揮大館作為香港的重要藝術文化地標的角色。

皮博士2012年加入M+擔任M+希克資深策展人及後為策展事務主管。在此之前,皮博士策展的主要項目包括:「首爾媒體城市」(2006)、「餘震:1990-2006年的英國當代藝術」(2006)、「施工中:亞洲藝術的新維度」(2002)及「潤化:亞太媒體藝術展」(2002)。皮博士亦曾於2002年上海雙年展及 2003 年法國龐畢度藝術中心「中國怎麼樣?」參與策展。皮博士為阿斯本研究所的中國成員,並擁有中央美術學院藝術理論博士學位。

大館藝術主管皮力博士說:「我很高興加入大館擔任藝術主管一職,並於大館這個充滿活力的實驗及互動平台上與本港及全球藝術界一同交流,致力為世界各地的訪客帶來頂級的精彩藝術體驗,為香港迅速發展的文化產業作出貢獻。」

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先生及大館總監張晶晶女士補充說:「我們歡迎皮力擔任大館的新藝術主管,並很高興能與他合作,實現對大館當代藝術項目的願景,延續Tobias 在任期間對大館的傑出領導和藝術貢獻。皮力在本港與國際藝術界受到業界的高度評價,藝術團隊非常期待與他的合作,同時我們很榮幸 Tobias 將以顧問身份留任為大館的特約策展人,繼續緊密合作。」

複製網址

《綻放大館》 載譽回歸大館 以立體光雕投影為檢閱廣場換新裝 向香港經典霓虹燈致敬

2023年1月26日, 星期四

《綻放大館2023》 結合三大主題——抽象幻影、幾何形態及霓虹元素——拼湊出香港特色與情懷,帶來絢麗多彩的匯演迎接農曆新年

在農曆新年期間,大館將呈獻全新一季立體光雕投影《綻放大館2023,展期為 2023 年 1 月 26 日至 2 月 12 日。是次匯演由第二度合作的創意及技術團隊 The Electric Canvas及多位本地的創意人才策展,展開本季創作的新章。匯演繼去年 9 月首次登場後載譽歸來,今次將以嶄新的演繹手法將大館的古蹟建築物帶來令人讚嘆不已的匯演,讓璀璨光影綻放於觀眾眼前。

第一季《綻放大館》以幻影敍述了歷史古蹟營房大樓的歷史故事;全新一季《綻放大館2023將展現嶄新面貌,由大館的古蹟領銜主演。匯演帶領觀眾穿越時空,透過三大主題,包括抽象幻影、幾何形態及霓虹元素,帶來回憶的共嗚。抽象幻影藉穿梭在現實與虛幻的煙花,讓觀眾回顧香港的傳統特色;由幾何形態打破邏輯基礎,扭曲既定的建築物結構;以霓虹元素承傳香港的獨有文化基因,透過每一幕湧動的形態,拼湊出此城市的無窮活力。

除此之外,《綻放大館2023為傳統習俗帶來全新特色,觀眾可即場創作光影動畫,將玉兔、煙花、中式燈籠等投射到著名的大館芒果樹上,從中展現創意,參與一場穿越時光的燈光盛會,感受獨創科技帶來的震撼。

新一季的《綻放大館》繼續由 The Electric Canvas 策劃及製作,並與本港獨立插畫師和動畫師攜手合作,糅合蔣源龍主理的配樂,演繹出澎湃的戲劇效果​。今次更請來電影製作人兼導演成博民執導部分場景,與The Electric Canvas 聯手打造精彩匯演。

《綻放大館》是大館與國際團隊 The Electric Canvas 合作策劃的多年期項目,為香港帶來豐富多彩的年度大型節目。大館透過匯演發掘與培育本地藝術人才,當中涵蓋立體投影、美術指導、數碼媒體設計、動畫、插畫、音樂、音效製作及專業技術等領域,以提升香港在大型公共裝置藝術和娛樂活動的水平。期望到2024年,《綻放大館》將由本地藝術團隊將能全力接捧籌備,屆時 The Electric Canvas 則只在特定領域上提供建議及指導。

作為大館的藝術及歷史文物節目之一,是次匯演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提供主要資助,並同時獲中電控股有限公司為首席贊助。

The Electric Canvas執行董事及技術總監Peter Milne表示:「我們在香港推出《綻放大館2022》彷彿只是昨天的事。上一季的匯演受疫情影響而延期,所以我們很高興《綻放大館2023》能夠一如預期在1月份推出,同時非常樂意繼續與本港的人才進行技術交流,分享知識與經驗,亦很榮幸能夠支援大館的團隊舉辦第二季的匯演。」

中華電力有限公司主席及中電控股有限公司非執行董事阮蘇少湄女士表示:「中電是香港的能源夥伴,在過去 122 年一直致力提供可靠的電力供應,為這城市送光送暖,就像『綻放大館』活動點亮夜空一樣。我們很高興去年的『綻放大館』取得成功,而今年的活動更適逢中國農曆新年這喜慶節日。『綻放大館』促進了海外專家及本地藝術人材的相互交流,引證香港作為國際城巿的優勢。我們期望今次的光影匯演能為社區注入活力,並寄望香港經濟於兔年再次起飛。」

創作團隊

The Electric Canvas

參與藝術家

春秋大夢

創作及影像總監:成博民

監製:區芷欣

動畫師:劉峻威、陳啟邦、何倩婷、鄭雪姬、梁宇浩

投影顧問:HIKO Studio

音樂及聲音設計:黎智勇

演唱:十小龍

企鵝實驗室

江康泉@企鵝實驗室

音樂監製

蔣源龍

大館團隊

執行總監:David Rees

製作經理:何成斌

技術及製作:張凱筑、馬卓忠、鄧佩儀、章玉、洪俊登、梁愷珊、張栢恒、黎頌賢、蔡永堯、張曉妍、李嘉陽、羅兆鏵、江紫櫟

項目經理:盧綺雯

技術支援

Serious Staging

楊逸龍

林慶麟

陳智灝

日期:                2023126 - 212日﹝130日及26日除外﹞

時間:             每晚6:30pm7:00pm;7:30pm ; 8pm8:30pm9pm

地點:             檢閱廣場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新展開幕:「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2022 年12月24日至2013年4月10日)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 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023 年 4 月 10 日期間,舉行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神話製造者」是香港首個以 LGBTQ+ 為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圍繞「酷兒神話」的核心概念,結集了60多位來自亞洲及其流散族群的藝術家,邀請他們展出以LGBTQ+ 主題相關的藝術形式,同時探索各種當代神話和身體實踐。是次展覽由 Inti Guerrero 及黃子欣策展,與驕陽基金會合辦,超過100件藝術品將進駐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所有展廳,而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皆借自驕陽基金會的收藏,「光.合作用」系列亦得以由台北和曼谷,延續至香港。此外,亦與「流動閱酷」合作進行特別出版企劃。

「神話製造者」從處理「酷兒神話」的藝術家處汲取靈感,他們在亞洲古代信仰體系和傳統中發現同性愛慾或性別流動的存在。同時,展覽也探討這個時代的各種「新傳統」,包括奇觀和名人文化,嬉戲和/或越界,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非規範的身體實踐和歷史。

展覽透過三個截然不同的章節展開,展出的超過 100 件作品,當中有新作品、有40到90年代的舊作,也有從驕陽基金會借出的藏品。神話製造者把幾近溢滿的藝術觀點和詞彙聚合於此,鍥而不捨地呈現出「故事的再現與反再現」、「個體與社區」之間等多重對話。雖然展覽的大部分參展者為在世的藝術家,但展覽也將特別重新強調一些具有先知遠見和革命性的逝者,尤其在他們活著的年代,當今的LGBTQ+ 認同根本尚未來臨。

***

第一章 酷兒神話:台上和台下的神話

於第一章「酷兒神話:台上和台下的神話」登場的藝術家,根據同性情慾、雌雄同體、男女易裝和性別模糊,刻畫出神話人物、創世故事和各種傳統。他們藉著創作探討各種有可能「酷疑」(queering,即以酷兒姿態反思及挑戰)主流文化價值觀(包括宗教)的方法,並突出亞洲傳統中既有的酷兒神話形象。其他藝術家則與之相應,開玩笑地拆解當代名人文化中的偶像崇拜;這是一種大眾文化形態,在編織當代神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將整個亞洲地區的各類集體身份聯結在一起。特別是在香港,歌星和影星為集體心理製造了(準)酷兒現代神話,從戰後通過電視電影成爲大衆消費的粵劇,到不同世代的粵語流行曲。

第二章 身體政治:刑事化、控制和反敘事

「身體政治:刑事化、控制和反敘事」深入探討身體政治、權力、控制和刑事化等問題,沉重地背負著歷史的暴力。這些主題也反映了F倉的歷史位置:F倉最初是政府印刷廠,後來成了接待室和指紋辦公室,設有還押牢房和探監室。由於大館建築群前身包括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所以這個實際場地便變成了一面歷史棱鏡,折射出策展主題。

第三章 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及新語態

「酷兒未來:去物質化、轉化及新語態」以黑暗來暗示一切,使事物隱隱約約,不予揭示,且正因其隱蔽,反而帶來了自由自主、無拘無束的感覺。身體仿佛在影射什麽,又似乎被頻頻指涉,人們得以藉著身體進行探索,發掘其潛能。由於畫廊空間變暗,身體從視線中消失,為新的意義和視野展現了各種可能;與此同時,人們不再認為身體是穩定的(一如以歐洲為中心的科學和醫學所想像),或是神聖的(一如各種宗教所宣揚)。相反,身體被重新構想為轉化和潛力的場所,由細胞、原子及器官組成:是一個可以拆卸解體、重新設計和變形的場所。 這不是身體的限制,而是我們要收復的失地。

在展覽期間,大館當代美術館亦會籌辦一系列的公眾節目及教育活動。其中包括與黃鈺螢博士、好青年荼毒室及多位嘉賓合作的「神話製造不夜館」,從文學、哲學、亞文化和性別研究的角度解構「神話製造者」的世界。另設有「老師早晨+教師工作坊」、「大館當代美術館家庭日」、「大館對談」和免費導賞團活動。 (詳見附表)

大館的展覽不時探討性別與身體,當期文化遺產展覽「性別與空間」(展至 2023 年 1 月 15 日)以多角度立體敍述性別議題,探索中區警署建築群的歷史之中,對比男女兩性的元素。過往展覽中如 2019 年的「表演社會: 性別的暴力」,展現出權力結構的殘酷,揭開日常隱藏在性別的建構下的暴力。相關的展覽亦有 2020 年的「承受著自身的姿態」及 2021 年的「信任&迷惑」。

本展覽含有暴露及不雅成份,兒童及青少年不宜。

參展藝術家包括:

藝術家:Bunny Cadag、陳翊朗、鄭淑麗、張漢明、莊偉、Club Ate(Justin Shoulder & Bhenji Ra)、Roy Dib、范加、Chitra Ganesh、長谷川 サダオ(Sadao Hasegawa)、符芳俊、細江英公、侯俊明、謝宇恩、黃卓寧、陳甲骨、鄭恩瑛、廖家明、連潔 & 恩佐.卡馬喬、羅子涵、Ly Tran Quynh Giang、吳承祖、吳家安、Alfonso Ossorio、彭倩幗、鮑藹倫、Sornchai Phongsa、Khairullah Rahim、任航、Anne Samat、宋祖承、Tejal Shah、商亮、Raqib Shaw、單慧乾、Sputniko、譚浩、杜子卿、曾廣智、真善美村、傅丹、王水、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黃嘉瀛、黃馬鼎、吳佳儒、西亞蝶、円奴、楊沛鏗、姚少龍及黃琦㼆、吉行耕平、楊嘉輝、鄭波、Bruno Zhu

藝術家書籍圖書館「流動閱酷」企劃

念念不忘: Kary Hiram

是次項目由「流動閱酷」邀請本地著名美術指導及藝術家郭家賜(Kary Kwok)共同策劃及整理,展示出Kary與已故視覺藝術家杜子卿(Hiram To)短暫但親密的友誼和夥伴關係,藏品當中包括他們的私人照片、個人作品、海報、卡片、展覽小冊子等。

「流動閱酷」_角落頭

是次展示精選三十本啟發自「神話製造者」展覽的新書及小誌,由「流動閱酷」(陳嘉賢、劉可莉、彭倩幗)共同策劃及推介。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

2022年12月24日至2023年4月10日

上午11時至7時(星期二至日)

星期一閉館

大館當代美術館

假期開放時間:2022年12月24日至27日照常開放,12月28日閉館;2023年1月1至2日照常開放,1月3日閉館;農曆年期間1月22、23及26日閉館。

www. taikwun.hk

關於策展人:

Inti Guerrero

Inti Guerrero是獨立策展人和藝術史家,策劃的展覽遍布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他於2018至2022年期間擔任菲律賓Bellas Artes Projects的藝術總監,亦在2016至2020年間擔任倫敦泰特美術館拉丁美洲藝術Estrellita B. Brodsky客座策展人,同時是第38屆愛爾蘭雙年展的策展人和聖荷西獨立藝術空間 TEOR/éTica 的藝術總監。他共同策劃的展覽包括:《土與石,靈與歌》 (於馬尼拉當代藝術與設計博物館、香港Para Site和曼谷金湯普森博物館巡迴展出,2016–2017);《工餘》 (於香港Para Site和吉隆坡ILHAM巡迴展出,2016–2017); 《疫年日誌》(於香港Para Site、台北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南韓Arko Art Center 和三藩市Kadist Art Foundation 及The Lab 巡迴展出,2013–2015)。他的文字書寫和編輯工作散見於大量的書籍、雜誌與展覽圖冊中。 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學院和機構並有從事演講教學的工作。2024年,他將擔任第24屆悉尼雙年展的其中一名藝術總監。

黃子欣

黃子欣是香港三個慈善機構的聯合創辦人:「咩事藝術空間」是旨在連結藝術與當地社會政治的藝術空間;「Learning Together」透過教育機會、獎學金及領袖培訓讓難民及尋求庇護的青年能夠發揮領導才能;而「香港女人節」則通過對話促進大眾的性別意識及平權。她也是Ford Global Fellow 成員,聯手與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消除全球社區的不平等。近年,她亦曾擔任香港逸東酒店的文化總監,帶領文化及藝術節目團隊,將酒店打造成孕育創意與藝術體驗的空間,並為交織性邊緣社群提供安全的空間,貫徹品牌的使命。加入逸東酒店之前,黃子欣曾於亞洲藝術文獻庫任職策略發展總監,主要研究及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為中心建立寶貴資源,以後殖民時期的視角重塑香港歷史。

複製網址

大館與香港賽馬會於今個佳節為你送上「小心意 • 大衆樂」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聖誕期間,歡迎來到大館,於香港文化地標度過難忘時刻

佳節當前,甚麼才是最完美的聖誕禮物?一些無形的小心意,例如一個微笑、溫暖擁抱,或是互相陪伴,更會讓人永誌難忘。在聖誕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卻更能突顯出節日的非凡意義。 今年聖誕節,大館與香港賽馬會 (「馬會」)特地舉辦「小心意 • 大眾樂」節慶活動,傳遞令人備感溫暖窩心的節日氣氛。

馬會呈獻「小心意 大眾樂」

讓市民在佳節期間開心歡聚及分享心意的愉快經歷,同時宣揚歡樂、施予及友愛的精神,正正就是「小心意 • 大眾樂」的宗旨。在大館為期一個月的慶祝活動,訪客可以與家人及朋友歡聚,陶醉在濃濃的節日氣氛,盡情享受每一個珍貴時刻!「小心意 • 大眾樂」是馬會與大館攜手推出的一系列年度節慶活動的第一炮,透過藝術和文化激發社會各界、宣揚友愛精神,並為香港注入活力和正能量,讓大館成為城中慶祝聖誕佳節的好去處。

大館從12月1日起將搖身一變,以充滿斑斕色彩、悠揚音樂和繽紛樂趣的應節活動,吸引大家前來慶祝意義不凡的佳節。這個慶典氣氛濃厚的文化空間,上映一幕幕精彩的現場演出。每天晚上,檢閱廣場12米高的大型聖誕樹上演璀璨奪目的燈光表演。此外,更有來自世界各地的雜耍表演和聖誕音樂演出,以及各式各樣的驚喜和特色美食,讓大館建築群瀰漫耀眼而華麗的節日色彩。

大館由馬會保育及活化,自2018年開幕以來已成為香港的藝文地標,匯聚歷史文物、世界級藝術和文化展覽,以及豐富的故事,蛻變成香港獨一無二、歡樂薈萃的文化據點。

聖誕樹下 溫暖相聚

「小心意 • 大眾樂」已於檢閱廣場揭開序幕,廣場上亮起一片璀燦燈海,以絢麗色彩與悠揚樂韻迎接訪客,成為佳節期間最美麗的風景,最適合家人或三五好友前來共慶聖誕。

慶祝活動以檢閱廣場為起點,而傲然聳立在廣場中心、裝飾精美的聖誕樹,更成為全港最受矚目的焦點之一。聖誕樹更會每晚演燈光表演,閃爍繽紛斑斕的色彩,讓整個空間更為美妙絕倫。有如交響樂般澎湃的幻彩燈海,更為檢閱廣場四周的歷史建築群增添活力。

「小心意大眾樂」燈光表演

日期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日

時間

每天晚上6時至9時30分,每半小時一次

地點

大館檢閱廣場

價錢

免費

音樂禮贊

活動的亮燈儀式於12月1日舉行,主禮嘉賓香港賽馬會董事陳智思在現場訪客的見證下啟動裝置,奇妙迷人的聖誕慶典就此展開。大眾可盡情投入慶典季節,欣賞精緻華麗的聖誕裝飾,與親友結伴欣賞耀眼的巨型聖誕樹,沉醉於閃爍色彩之中。從12月1日至4日,香港新成立的合唱團NOĒMA在指揮劉卓熙的帶領下,帶來四晚雋永動人的音樂演出。

分享繽紛喜悅

開心的聖誕佳節,是締造美好回憶的最佳時節。訪客造訪大館時,可於「捕捉樂聚一刻」照相亭合照,在節日捕捉與家人或好友相聚的快樂時光。訪客亦可以將相片打印出來留作紀念,或送給摯愛好友,作為聖誕心意小禮物。大館Fans均可享獨家預約登記,我們亦另設名額予於商戶消費滿指定金額的顧客及現場訪客。

「小心意•大眾樂」的主題是人們在佳節期間開心歡聚及分享心意的愉快經歷,更為到訪客準備了精美禮物,分享快樂時刻,發掘多彩多姿的美味禮品和小食,如悉心製作的薑餅人餅乾、糖果及爆谷,體驗連串驚喜。

在此佳節散播歡樂傳播愛!拍照之餘,訪客更可透過大館節日限定Instagram互動濾鏡,感受到濃濃的聖誕氣氛,盡情相片或短片「打卡」,與親朋好友分享快樂。

「捕捉樂聚一刻」照相亭

日期

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月2日

時間

中午12時至晚上8時

地點

大館檢閱廣場

參加方法

  • 成爲大館Fans可享優先預約登記,免費參與(另設名額予供大館Fans即場登記)- 按此連結
  • 現場訪客及顧客可於大館商戶作任何消費,憑有效收據於消費當日前往照相亭參與活動 (不設預約及名額有限)

玩轉大館馬戲季

大館和馬會致力以藝術、文化及歷史文物凝聚社區。在12月,這個古蹟建築群變身成為趣味十足的馬戲表演劇場,呈獻娛樂性豐富的表演、活動和工作坊。

來自世界各地的表演團體帶來陣容豐富的精彩節目內容,包括以下於檢閱廣場上演的重點活動:

《雜耍情書》

英國的雜耍先鋒團體甘迪尼雜技團(Gandini Juggling)重臨大館,帶來度身訂造的戶外演出《雜耍情書》。

《演舞吧!單輪》

日本頂尖單輪車舞蹈團UniCircle Flow渾身散發青春活力,展現既刺激又華麗高超的單輪車演出。

《猴!猴!猴!Merry Christmas

本地創作舞團 TS Crew與知名編舞家梅卓燕聯手,以《西遊記》主角孫悟空為靈感,全新創作大型戶外當代馬戲演出。

《釘孤枝熱血大亂鬥》

第四度載譽歸來,大受歡迎的「熱血高手大會」和 「熱血大亂鬥」今年加入香港、台灣、巴西、哥斯達黎加及智利的表演者,且看他們如何一較高下。

《笑爆得棚骨》

愛丁堡國際藝穗節一票難求、獲獎無數的幽默喜劇,由新西蘭肢體及雜技藝術家Thomas Monckton創作及一人擔綱演出,他帶領觀眾由頭笑到落腳趾尾……骨

《馬戲新人類》

本節目發掘本地獨具潛質的馬戲藝術家,請來兩組表演團隊潘穎樑及「CBO雜耍團」,為觀眾帶來兩個全新創作的馬戲雙演出。

所有演出、活動和工作坊的相關詳情,請參閱附錄

開懷盡享購物和飲食樂趣

大館超過30家的商店已經為聖誕節準備就緒,以節日禮物、應季商品、藝術展覽和手工藝創作體驗傳播節日的溫馨歡樂。火雞不再是這個季節的美食焦點,The Chinese Library行政總廚李振龍推出限量八道菜餐單,滿足對聖誕美食的期盼。在Aaharn大啖本港最出色的泰國美食,一邊品嚐聖誕特備佳餚,一邊飽覽大館火樹銀花的迷人景緻。Stecco Natura推出了應節可愛的馴鹿雪條,讓人身在香港亦可感受到北極尋找馴鹿蹤跡的體驗。此外,PAZTA悉心準備的滋味菜餚,或是Dragonfly令人陶醉的暖心節日熱紅酒,與三五好友以新的方式歡樂同聚,共享精緻美食。

在普世歡騰的聖誕節,訪客可以在大館的多家商店尋寶。歡迎來到Ora-Ora藝術畫廊,彷如在森林度過一個夢幻的佳節,觀賞靈感來自18世紀佛蘭德斯掛毯的多幅畫作,沉浸於森林深處的歷史事跡。另外,亦可與家人參加親子活動,PAP Studio 舉辦的彩繪玻璃相架工作坊最為合適,讓訪客可學習銅箔包裝及染色等工序,磨練手工藝技巧。

為滿足各位文藝愛好者,在TASCHEN書店消費滿1,000港元,即可獲贈由本地知名設計師ZOEE設計的免費手工書籤一個。最後,到樂茶軒選購茶葉禮盒作為窩心禮物,茶館以六款香氣四溢的花茶,在今季倍感溫馨舒適。更可在活陶舉辦的聖誕工作坊學習關於廣釉瓷畫的藝術。

 在這個普天同慶的日子,愉悅的心情正被喚醒!當訪客漫步大館時,會發現這個香港冬日樂園的迷人商店和餐廳,正挈誠呈獻百分百的歡樂體驗。

參觀須知

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部分展覽及活動空間或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訪客可使用全新推出的行程規劃功能,提前規劃到訪行程:https://www.taikwun.hk/zh/visitor_planner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複製網址

意想狂歡——大館2022冬季全新節目(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大館在醉人的節日氣息中,揭開冬季節目的序幕。今年12月,大館和香港賽馬會攜手呈獻「小心意大眾樂」節慶活動,與公眾一同迎接聖誕。在整個12月,訪客能在大館參與文化節目之餘,盡情感受館內洋溢著的歡樂氣氛。打響頭炮呈獻歡樂滿載的是「玩轉大館馬戲季」,將為大人和小朋友帶來目不暇給的當代馬戲演出。

大館再度將歷史地標監獄操場化身為戶外音樂廳,呈獻「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舉辦多場精彩絕倫的音樂會,發掘音樂撫慰人心、締造希望的治愈力。音樂會匯聚本港及國際間享負盛名的樂團和音樂家一同演出,讓觀眾在音樂中投入一趟身心療癒之旅。慶賀傳統佳節的同時,大館舉辦兩個與性別主題相關的展覽。以性/別小眾為主題的當代藝術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讓人探索「酷兒神話」的核心概念,並審視新時代的「新傳統」,包括奇觀和名人文化,嬉戲或越界,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非規範的身體實踐和歷史。而文化遺產專題展覽「性別與空間」,以性別角度發掘1841年至 1941 年間於中區警署建築群內外被忽略的女性故事,正視她們在歷史上代表性不足的現象,並就女性在香港都市歷史上的角色與身份提出新的論述。

明年一月,廣受好評的「綻放大館」將載譽歸來,重新點燃立體光雕技術的魔幻魅力, 讓訪客隨著大館外牆上動畫影像歡騰,觀賞壯麗的精彩匯演,一同歡慶新一年。全新數碼節目「數碼熒房」將於二月隆重登場,屆時F倉展室將轉化為沉浸式的影像空間,以突出大館的監獄歷史以及在早期香港管治中的意義。

馬會呈獻:小心意大眾樂

佳節當前,甚麼才是最完美的聖誕禮物?一些無形的小心意,例如一個會心微笑、溫暖擁抱,或是互相陪伴,更會讓人永誌難忘。在聖誕節這個特別的日子,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舉動,卻更能突顯出節日的非凡意義。

今年聖誕節,大館與香港賽馬會特地舉辦「小心意•大眾樂」節慶活動,傳遞令人備感溫暖窩心的節日氣氛。讓市民在佳節期間開心歡聚及分享心意的愉快經歷,同時宣揚歡樂、施予及友愛的精神。在大館為期一個月的慶祝活動,你可以與全家人及朋友歡聚,陶醉在濃濃的節日氣氛,盡情享受每一個珍貴時刻!(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 月2日)

從12月1日起,大館將搖身一變,以充滿斑斕色彩、悠揚音樂和繽紛樂趣的應節活動,吸引大家前來慶祝意義不凡的佳節。屆時,這個慶典氣氛濃厚的文化空間,將推出一幕幕精彩的現場演出。每天晚上,檢閱廣場的12米高大型聖誕樹將上演璀璨奪目的燈光表演。此外,來自世界各地的雜耍表演和聖誕音樂演出,以及各式各樣的驚喜和特色美食,將讓大館建築群瀰漫耀眼而華麗的節日色彩。

捕捉樂聚一刻
開心的聖誕佳節,是締造美好回憶的最佳時節。造訪大館時,可於節日「捕捉樂聚一刻」照相亭合照,捕捉與家人或好友相聚的快樂時光。成爲大館Fans優先預約登記。

玩轉大館馬戲季
踏入第五年,「玩轉大館馬戲季」由十二月至一月期間,邀請一眾本地及世界各地的馬戲高手齊聚大館,呈獻一系列目不暇給的當代馬戲演出,與大人和小朋友歡度佳節。

檢閱廣場的演出率先由合唱團 NOĒMA 表演《音樂禮贊》拉開序幕,緊接有英國雜耍先鋒團體甘迪尼雜技團(Gandini Juggling)縱橫恣肆地撰寫一封《雜耍情書》,亦有來自日本的單輪車舞蹈團體 UniCircle Flow,為觀眾帶來《演舞吧!單輪》。

隨後更有新西蘭肢體及雜技藝術家 Thomas Monckton 的幽默喜劇演出《笑爆得棚骨》,以單人匹馬讓觀眾笑到「得返棚骨」。此外還有本地創作團隊TS Crew 與資深編舞家梅卓燕聯手創作,呈獻以《西遊記》為靈感的《猴!猴!猴!Merry Christmas》。同樣別具本地文化特色的馬戲表演更有《馬戲新人類》,而壓軸節目《釘孤枝熱血大亂鬥》邀請本地的雜耍精英,更有來自台灣、哥斯達黎加、比利時及巴西等地的馬戲高手,為觀眾帶來熱血沸騰的雜耍激戰,迎接 2023 年來臨。(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1 月2日;節目門票將於 2022年 11月 22日 起在 art-mate.net 上發售)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歌頌音樂的治愈力,觀眾透過一系列音樂節活動,與音樂家共聚一隅,重拾在團聚時所感受到的快樂。音樂節同時讓觀眾在謐靜的環境中與音樂緊密相連,隨著音樂帶領觀眾梳理內心到外在的狀態,讓身心充滿活力。

名副其實,「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節目由賽馬會立方室內延展至室外。首個節目由近年成立的LENK四重奏,演奏法國作曲家梅湘的《時間終結四重奏》。巴赫的曠世名作《哥德堡變奏曲》由鋼琴家張緯晴聯同燈光設計師陳一云共奏,以光影配合音樂,以21世紀的現代手法演繹這部寫於1741年的作品。

在監獄操場的戶外舞台上,音樂隨處湧現,連續多晚舉辦音樂會當中包括兩場由香港管弦樂團和香港中樂團樂師演奏的室樂音樂會,亦請來香港鋼琴家羅乃新,在12月的月光圓滿之夜演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

大館操場音樂節的閉幕節目將迎來意大利金蘋果古樂團和波蘭著名假聲男高音雅各.奧林斯基,連續兩晚帶來令人賞心悅目的17、18世紀樂曲,是次於大館操場音樂節的演出更是奧林斯基的亞洲首演。(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0 日;節目門票現於URBTIX 和 art-mate.net 發售)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

「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圍繞「酷兒神話」的核心概念,結集了50多位來自亞洲及其流散族群的藝術家,以LGBTQ+ 主題相關的藝術形式,探索各種當代神話和身體實踐。

「神話製造者」從處理「酷兒神話」的藝術家處汲取靈感,他們在亞洲古代信仰體系和傳統中發現同性愛慾或性別流動的存在。同時,展覽也探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各種「新傳統」,包括奇觀和名人文化,嬉戲和/或越界,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非規範的身體實踐和歷史。

「神話製造者」由 Inti Guerrero 和黃子欣策展,並與驕陽基金會合辦。超過100件藝術品將進駐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所有展廳,而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皆借自驕陽基金會的收藏。「神話製造者」是香港首個以 LGBTQ+ 為題的大型機構展覽之一,而「光.合作用」系列亦得以由台北和曼谷,延續至香港。展覽亦與「流動閱酷」合作進行特別出版企劃。(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023 年 4 月 10 日;大館賽馬會藝坊;免費入場)

數碼熒房

「數碼熒房」是全新的數碼節目,F倉展室將轉化為一個沉浸式影像空間。第一個專案將以大館域多利監獄的放射型囚倉為起點,重溫大館的監獄歷史及對香港早期法律和治安制度形成的重要性。域多利監獄是香港第一座監獄,也是大館古磧建築群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探索建築的物質性和空間配置以揭示監禁的經驗,並由此延伸與紀律、懲罰和更新等社會議題相關的討論。(2023 年 2 月 16 日至 3 月 16 日;F倉展室;免費入場)

綻放大館2023

繼 9 月份的第一季「綻放大館」取得巨大成功後,全新一季「綻放大館2023」載譽歸來,並將於 2023 年 1 月帶來更璀璨耀眼的光影匯演!這項表演由創意和技術合作夥伴 The Electric Canvas 與一群本地藝術家攜手合作,再度以嶄新的演繹方法,震撼視覺張力!

第一季「綻放大館」以幻影敍述了歷史古蹟營房大樓的歷史故事,「綻放大館2023」匯演將帶領觀眾進入截然不同的世界,讓觀眾隨光影牽領到虚幻世界,大館建築物將成為主角,由流動的光影賦予建築物盎然生氣,展現出一系列氣勢磅礴的古典建築元素,在觀眾眼前顯得活靈活現、繪聲繪色。匯演中,光影的動畫將在現實與虛幻之間,以幻影扭曲建築的幾何原型,同時為觀眾回顧香港的特色與情懷,從煙花、傳統節慶到霓虹燈的蹤影皆一一盡現。(2023年1月26日至2月12日;晚上六時半開始;檢閱廣場)

首席贊助 :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

當期展覽

性別與空間

性別平等是建立一個和平、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世界之基石。香港於性別平等的道路上前進了多少?回顧歷史是否能覺照當下,並領會如何走下去?

文化遺產展覽「性別與空間」以性別角度重溫中區警署建築群於1841年至1941年之間首一百年的歷史,述說那些被忽略的人和事。透過探索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正視女性在歷史上代表性不足的現象,為歷史填補空白。展覽進一步探索私人和公共領域中女性的生活經驗,觀眾將直面昔日香港社會有關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和結構性議題。

展覽空間內設有具象徵意義的鏡面平台並邀請觀眾登上,透過反思他們的性別角色與身份,為展覽體驗畫上句號。空間名為「性別沙龍」,亦是為社區參與性別對話而設的共融場所。一連超過十場的對話涉及不同議題,呈現當代文化脈絡中性別與空間的關係。聯同展覽邀請各位訪客思考,如何從自身能力出發,帶來積極變化,並建設平等共融的社會。(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1月15日;01座複式展室;免費入場)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11時開放。

大館將根據最新的安全條例,遵守社交距離措施。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部分展覽及活動空間或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 完 —

複製網址

性別與空間:被歷史遺忘的女性(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1月15日)

2022年11月4日, 星期五

全新文化遺產展覽將重溫大館歷史古蹟中充滿性別元素的空間建構,發掘建築群內外被忽視女性的隱蔽故事。

香港,2022年11月4日,星期五

大館公布最新文化遺產展覽「性別與空間」,由文物事務主管鍾妙芬博士策劃,展期為2022年11月5日至2023年1月15日。

文物事務部的節目策劃,一直是以文化遺產的價值和意義為基礎,以促進可持續發展,並利用文化力量驅動改變。近期相關的節目包括「大館對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談系列」和夏季展覽「森呼吸」。現在,全新的文化遺產特展將以性別為題,並與大館當代美術館即將推出的性別相關展覽互相呼應。

「性別與空間」聚焦歷史中被掩蓋的女性,提出以下根本問題:香港於性別平等的道路上前進了多少?回顧歷史能否覺照當下,並領會如何走下去?大館複式展室將重回昔日時光,發掘被歷史遺忘的女性,並為當代性別議題開拓新穎變革的對話空間。

是次展覽將以性別角度重溫中區警署建築群首一百年的歷史(1841–1941)。利用照片、建築繪圖以及文獻資料引證策展詮釋,揭露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以及曾經是標誌著權力與陽剛氣質的歷史建築群(一個由男性設計、為男性所用的地方)中隱蔽的女性歷史。這些被忽視的故事為大館歷史填補空白,例如古蹟歷史絕少提及女性勞動力支撐其日常運作、外籍人士妻子在香港建立家庭、以及犯罪與監禁的性別議題。

「性別與空間」觀眾將直面昔日香港社會有關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和結構性議題。展覽進一步探索私人和公共領域中女性的生活經驗。當中包括無權勢和被邊緣化的女性,以及女性積極推動變革的故事。展覽亦會呈現性別與空間建構中形形色色的權力關係。

展覽空間內設有具象徵意義的鏡面平台並邀請觀眾登上,透過反思他們的性別角色與身份,為展覽體驗畫上句號。空間名為「性別沙龍」,亦是為社區參與性別對話而設的共融場所。一連超過十場的對話涉及不同議題,包括:少數族裔聲音、男性凝視、性工作與人口販賣、家庭傭工等;兩場有關客家與圍頭婦女傳統的花帶製作工作坊,以及粉嶺龍躍頭女性村民「哭嫁歌」演出。沙龍的項目呈現當代文化脈絡中性別與空間的關係。除工作坊外,所有「性別沙龍」節目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與。

「性別與空間」邀請大家思考個人如何有能力帶來積極變化,並建設平等共融的社會。大館文物事務主管及此展覽的策劃人鍾妙芬表示:「『性別與空間』設計成一個安全和省思的空間,藉以開展性別和社會公平的深刻討論。我們嘗試從多角度理解歷史,正視當中不平等的各種形式,更探討不公背後的原因。審視現有結構或環環緊扣的權力系統,當中決定了誰是自由或被奴役、強大或無權勢、誰人支配或是從屬。『性別與空間』展現了性別身份是複雜、多層次和不斷轉變的,以及為何需要糾正歧視行動,推動社會多元共融帶來正面改變。」

「性別與空間」展出期間,大館將同步呈獻另一與性別相關的當代藝術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以嶄新角度探索另類性別再現、酷兒神話和身體實踐,將於2022年12月24日至2023年4月10日在賽馬會藝方展出。

性別沙龍公眾活動詳情:

對話

詳情

紅毛嬌的傳奇

羅雅寧
中西區關注組召集人

17.11.2022 1-2pm

香港的南亞裔女性

馬夏邐
小彬紀念基金會創辦人兼行政總裁

24.11.2022 1-2pm

性‧罪‧罰:性工作與人口販賣

鄭詩靈

香港中文大學人類學系副教授

26.11.2022 2-3pm

策展人導賞

鍾妙芬
大館文物事務部主管

1.12.2022 1-2pm

8.1.2023 3-4pm

活在影子下:香港的海外家庭傭工

Manisha Wijesinghe
家傭匡扶中心執行董事

8.12.2022 1-2pm

長衫的工藝與傳承
 

柯凱栭
港識多史聯合創辦人

10.12.2022 2-3pm

張愛玲「遇見」斯黛拉·本森

黃心村
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教授

10.12.2022 3:30-4:30pm

變革者:性別平等與種族共融

譚少薇
香港中文大學多元文化行動計劃總監

沈曉楓
救世軍新界西綜合服務助理高級主任

17.12.2022 3-4pm

少數族裔的聲音:性別平等與種族共融

艾詩文Akhtar Yasmine

教師

賈文錫Khan Mohammad Harris Shah

Hi! Stranger少數族裔生活導賞導賞員

17.12.2022 4-5pm

男性凝視:她和他在公園之間
 

鄧慧欣
公園女遊聯合創辦人

5.1.2023 1-2pm

哭嫁歌:龍躍頭非物質文化遺產
 

明愛龍躍頭社區發展計劃

7.1.2023 2-3pm

工作坊

詳情

情意結:香港客家、圍頭花帶製作

明愛龍躍頭社區發展計劃

3.12.2022 2-3pm

7.1.2023 4-5pm

所有「性別沙龍」對話免費開放予公眾參與。

工作坊費用為$100 / 人,$160家庭套票(1張成人、1張小童);須先於大館網站登記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gender-salon/1105 )最後公布為準。

性別與空間

策展人 大館文物事務主管鍾妙芬博士

5.11.2022 至 15.01.2023

11am – 7pm

大館01 座複式展室

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gender-and-space/1083

複製網址

全新「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六個全新節目以音樂觸動觀眾心靈

2022年11月3日, 星期四

跨越大館戶外與室內空間,匯聚海外及本地頂尖音樂家奏出動人樂章

在2019年「柏林藝術節」期間,大館在監獄操場搭建出充滿戲劇性的戶外舞台,營造出獨特而親密的氛圍。今年,大館推出全新的「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並於2022年11月30日至12月10日期間舉行。在為期11天的音樂節裏,監獄操場將化身為獨一無二的戶外音樂廳,在謐靜溫馨的環境中,由海外及本地頂尖音樂家帶領觀眾投入一趟充滿靈性的旅程。誠邀你一同來到大館,感受音樂治癒的力量,重溫在團聚時所感受到的快樂。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將志同道合的音樂家、樂團及觀眾聚集在一起,在監獄操場這個獨特而親密的環境中創作和分享音樂。其中亮點為音樂節的閉幕節目,由享負盛名的意大利金蘋果古樂團(il Pomo d’Oro聯同聲樂超新星雅各林斯基(Jakub Józef Orliński呈獻兩場音樂會,帶來這位紅遍歐美的波蘭假聲男高音的亞洲首演。

名副其實,「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的節目由內至外展開。首個節目由近年成立的LENK四重奏演奏在賽馬會立方內眺望監獄操場,演奏法國作曲家梅湘身陷囹圄時寫下的《時間終結四重奏》。梅湘在1940年被囚於德軍的戰俘營,在如此艱辛的環境下,仍帶領身陷營中的音樂家演奏,讓其他戰俘獲得一絲喘息的空間,掙脫肉身的拘禁,讓思想馳騁。他曾回憶道:「從來沒有人像這樣全神貫注地聽我演奏。」

巴赫的曠世名作《哥德堡變奏曲》由鋼琴家張緯晴聯同燈光設計師陳一云,以光影配合音樂,以當代的手法演繹這部寫於1741年的作品。

在監獄操場的戶外舞台上,音樂隨處湧現,連續多晚舉辦晚間音樂會當中包括兩場由香港管弦樂團香港中樂團演奏的室樂音樂會,香港鋼琴家羅乃新亦會在滿月之夜演奏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

大館操場音樂節的閉幕節目將迎來意大利金蘋果古樂團和波蘭著名假聲男高音雅各奧林斯基,連續兩晚帶來令人目不暇給的17、18世紀樂曲。奧林斯基自出道以來邀約不斷,唱片獲獎無數,歐美音樂會場場爆滿並獲得一致好評,是次於大館操場音樂節的演出更是他的亞洲首演。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將由202211301210日於監獄操場及賽馬會立方舉行;門票現於城市售票網及art-mate.net公開發售,詳情請瀏覽大館網頁。

LENK:為時間終結而奏│30.11.2022

演奏:LENK四重奏

日期:2022年11月30日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票價:$250

巴赫光影與變奏│02-03.12.2022

鋼琴:張緯晴

燈光設計:陳一云

日期:2022年12月2 – 3 日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大館賽馬會立方

票價:$250

弦散弦聚│05.12.2022

演奏:王亮(小提琴)、桂麗(小提琴)、孫圉(中提琴)、鮑力卓(大提琴)、余沛霖(鋼琴)

日期:2022年12月5日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

票價:$300

香港中樂團《弦內之音》│07.12.2022

演奏:香港中樂團

日期:2022年12月7日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

票價:$300

坐看月起時│08.12.2022

演奏:羅乃新(鋼琴)

日期:2022年12月8日

時間: 晚上7時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

票價:$300

金蘋果古樂團及奧林斯基(亞洲首演)│09–10.12.2022

演出:金蘋果古樂團、雅各奧林斯基(假聲男高音)* 亞洲首演

日期:2022年12月9 - 10日

時間: 晚上7時 30分

地點:大館監獄操場

票價:$680

門票優惠

購買每張門票,或可享有以下其中一項優惠:
  • 六折優惠:適用於60歲或以上高齡人士、殘疾人士及看護人及全日制學生。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 八五折優惠:大館Fans憑有效優惠碼可享有優惠,先到先得,額滿即止。

「大館操場音樂節」套票優惠

  • 每次購買兩場不同節目的正價門票 (九折優惠)

  • 每次購買三場不同節目的正價門票 (八五折優惠)
  • 每次購買四場不同節目的正價門票 (八折優惠)
  • 每次購買五場不同節目的正價門票 (七五折優惠)
  • 此套票優惠不適用於「金蘋果古樂團及奧林斯基」音樂會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11時開放,大館當代美術館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逢星期一休館。

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 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 完 —

編輯垂注:

請沿此連結下載高清圖片與文字說明。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大館)

大館是香港一個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我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為訪客創造嶄新多元的體驗,以激發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以至社區歷史的興趣和探求,是一個讓訪客享受愉快時光的香港文化及消閒地標。

訪客可以透過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歷史的主題展覽及體驗活動,認識大館深厚的歷史。活化後的大館更提供了一個藝術活動平台,全年帶來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以及涵蓋不同形式與範疇的表演藝術節目。

以非牟利模式營運的大館自 2018 年 5 月起對外開放,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大館內的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保留古蹟原真性。建築群亦包含兩座由著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全新建築物「賽馬會藝方」及「賽馬會立方」,另有「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洗衣場石階」等戶外空間。大館與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持續於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地舉辦各類型節目及活動,以豐富香港市民及遊客的藝術文化生活。

大館是昔日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活化後的建築群以大館之名營運,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於 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此獎項中最高殊榮,肯定了活化計劃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請登入我們的網頁:https://www.TaiKwun.hk

傳媒查詢,請聯絡:

Joyce Kwan

電話:+852 2501 7905/ 6403 3526

電郵:JKwan@golin.com

Kassi Lai

電話:+852 2501 7902/ 9341 4149

電郵:KLai@golin.com

Michelle Yeung

電話:+852 3559 2672 / 9800 1861

電郵:michelle.yeung@taikwun.hk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新展預告:「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2022 年12月24日至4月10日)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香港,2022 年10月28日(星期五)

大館當代美術館將於 2022 年 12 月 24 日至 2023 年 4 月 10 日期間,舉行展覽神話製造者——光.合作用 III神話製造者是香港首個以 LGBTQ+ 為題的大型展覽,展覽圍繞「酷兒神話」的核心概念,結集了50多位來自亞洲及其流散族群的藝術家,邀請他們展出以LGBTQ+ 主題相關的藝術形式,同時探索各種當代神話和身體實踐。是次展覽由 Inti Guerrero 及黃子欣策展,與驕陽基金會合辦,並與「流動閱酷」合作進行特別出版企劃。超過100件藝術品將進駐大館當代美術館的所有展廳,而其中三分之一的作品皆借自驕陽基金會的收藏,「光.合作用」系列亦得以由台北和曼谷,延續至香港。

神話製造者從處理「酷兒神話」的藝術家處汲取靈感,他們在亞洲古代信仰體系和傳統中發現同性愛慾或性別流動的存在。同時,展覽也探討這個時代的各種「新傳統」,包括奇觀和名人文化,嬉戲和/或越界,以及當代藝術作品中非規範的身體實踐和歷史。

展覽透過三個截然不同的章節展開,展出的超過 100 件作品,當中有新作品、有50到90年代的舊作,也有從驕陽基金會借出的藏品。神話製造者把幾近溢滿的藝術觀點和詞彙聚合於此,鍥而不捨地呈現出「故事的再現與反再現」、「個體與社區」之間等多重對話。雖然展覽的大部分參展者為在世的藝術家,但展覽也將特別重新強調一些具有先知遠見和革命性的逝者,尤其在他們活著的年代,當今的LGBTQ+ 認同根本尚未來臨。

今季,大館更首次同期展出另一個以性別為題的文化遺產專題展覽「性別與空間」,以性別角度重溫中區警署建築群首一百年的歷史,探索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2022 年 11 月 5 日至 2023 年 1 月 15 日;01 座複式展室)

參展藝術家包括:

Bunny Cadag、陳翊朗、鄭淑麗、張漢明、莊偉、Club Ate(Justin Shoulder & Bhenji Ra)、Roy Dib、范加、Chitra Ganesh、長谷川 サダオ(Sadao Hasegawa)、符芳俊、細江英公、侯俊明、謝宇恩、黃卓寧、陳甲骨、鄭恩瑛、Bhupen Khakhar、廖家明、連潔 & 恩佐.卡馬喬、羅子涵、Ly Tran Quynh Giang、馬卓儀及黃鈺螢、吳承祖、吳家安、Alfonso Ossorio、彭倩幗、鮑藹倫、Sornchai Phongsa、Khairullah Rahim、任航、Anne Samat、宋祖承、Tejal Shah、商亮、Raqib Shaw、單慧乾、Sputniko、譚浩、杜子卿、曾廣智、真善美村、傅丹、王水、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阿彼察邦.韋拉斯花古)、黃嘉瀛、黃馬鼎、吳佳儒、西亞蝶、円奴、游靜、楊沛鏗、姚少龍及黃琦㼆、吉行耕平、楊嘉輝、鄭波、Bruno Zhu

關於策展人:

Inti Guerrero

Inti Guerrero是獨立策展人和藝術史家,策劃的展覽遍布亞洲、歐洲和拉丁美洲。他於2018至2022年期間擔任菲律賓Bellas Artes Projects的藝術總監,亦在2016至2020年間擔任倫敦泰特美術館拉丁美洲藝術Estrellita B. Brodsky客座策展人,同時是第38屆愛爾蘭雙年展的策展人和聖荷西獨立藝術空間 TEOR/éTica 的藝術總監。他共同策劃的展覽包括:《熱帶與銀河研究所》(橫濱三年展 2020,橫濱美術館);《Ming Wong. Your Special Island》(馬尼拉菲律賓文化中心,2019);《土與石,靈與歌》 (於馬尼拉當代藝術與設計博物館、香港Para Site和曼谷金湯普森博物館巡迴展出,2016–2017); 《Udlot-Udlot: on Jose Maceda》(亞洲藝術文獻庫,2016);  《工餘》 (於香港Para Site和吉隆坡ILHAM巡迴展出,2016–2017); 《疫年日誌》(於香港Para Site、台北TheCube立方計劃空間、南韓Arko Art Center 和三藩市Kadist Art Foundation 及The Lab 巡迴展出,2013–2015)。他的文字書寫和編輯工作散見於大量的書籍、雜誌與展覽圖冊中。 他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學院和機構並有從事演講教學的工作。2024年,他將擔任第24屆悉尼雙年展的其中一名藝術總監。

黃子欣

黃子欣是香港三個慈善機構的聯合創辦人:「咩事藝術空間」是旨在連結藝術與當地社會政治的藝術空間;「Learning Together」透過教育機會、獎學金及領袖培訓讓難民及尋求庇護的青年能夠發揮領導才能;而「香港女人節」則通過對話促進大眾的性別意識及平權。她也是Ford Global Fellow 成員,聯手與福特基金會(Ford Foundation)消除全球社區的不平等。近年,她亦曾擔任香港逸東酒店的文化總監,帶領文化及藝術節目團隊,將酒店打造成孕育創意與藝術體驗的空間,並為交織性邊緣社群提供安全的空間,貫徹品牌的使命。加入逸東酒店之前,黃子欣曾於亞洲藝術文獻庫任職策略發展總監,主要研究及收藏亞洲當代藝術,為中心建立寶貴資源,以後殖民時期的視角重塑香港歷史。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11時開放,大館當代美術館逢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11時至晚上7時開放,逢星期一休館。

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 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完—

複製網址

立體光雕投影《綻放大館》 為檢閱廣場換新面貌 光影點亮夜空 照耀港人心

2022年9月9日, 星期五

為迎接中秋,大館透過光雕投影《綻放大館》,以多媒體創新技術,將悠久的歷史融合璀璨未來,為觀眾呈獻夢一般的體驗。

大館 — 今天公布一年一度震撼之作,為觀眾呈獻全新的立體光雕投影《綻放大館》,透過動畫展現大館的流芳歷史。作為大館的藝術和歷史文物節目之一,該匯演是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提供主要資助,而今年的活動同時獲中電控股有限公司為首席贊助。匯演運用一系列最新立體投影技術,將大規模的動畫和圖像細節逐一呈現,照亮大館檢閱廣場,隨懷舊配樂奏起,將大館這十九世紀的建築群幻化成活生生的歷史人物,細述芳華年代的往事。

在首季的《綻放大館》中,檢閱廣場的光雕投影恍為營房大樓注入靈魂,雖然經歷歲月和風雨磨損,投射的剪影卻令舊建築回復昔日風光,連環的回憶如夢一般,現實與幻象的界線愈漸模糊。夢幻的光影展現各種場景,讓觀眾一瞥建築物的歷史之時,卻在美好的時光滲入混濁的陰影,犯罪份子的汽車追逐之中,卻浮現1930 年代藝術的鼎盛風尚,在Madame Fù - Grand Café Chinois的沙龍享用下午茶之際,建築師的手繪線條卻穿梭其中,勾勒出未來革新的建築物,突然炮彈來襲,整個城市傷痕累累,一支印裔軍隊在步操時,蒼天又突然捲起最強颱風。如此混亂的影像,不以近距離特寫,以荷李活電影導演施素德美觸目驚心的手法呈現,反而能演繹具震懾力的神韻。

《綻放大館》將超過160年的歷史濃縮成每節為 12 分鐘的精彩匯演。由9月10日起,每晚七時開始,每半小時上演一場,合共5次。另外,大館亦設計一款「中環石板街」的光雕投影,讓為期兩周的《綻放大館》更添色彩,創作異想天開的「石板街河」。

大館很榮幸能與來自澳洲的創意及技術團隊 The Electric Canvas 攜手合作,打造光雕投影《綻放大館》。The Electric Canvas 曾為國際盛事繽紛悉尼燈光音樂節(Vivid Sydney)帶來12載的精彩匯演,透過立體光雕投影表演,照亮悉尼的冬天。The Electric Canvas 不僅為大館獨家打造獨一無二的全新匯演,更邀請多位香港藝術家、插畫師和動畫師參與這首季的《綻放大館》,並將於 2023 年及 2024 年擴大本地藝術的合作圈 ,邀請相關領域的年輕專業人士和新興藝術家,在 The Electric Canvas 的指導下擔當創意和技術團隊的角色,以培養本港的藝術人才,展開未來創意規劃的新章。The Electric Canvas的參與有赖獲得澳洲政府的資助計劃澳中基金會(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支持,為香港帶來世界級專業技術。

A picture containing night

Description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先生表示:「大館由香港賽馬會成立及捐助,是次匯演我們非常感謝馬會,以及首席贊助中電控股有限公司和澳中基金會的鼎力支持,讓我們能與創意和技術團隊合作,一同策劃如此大規模的光雕投影匯演。The Electric Canvas 不僅為大館獨家打造首季的《綻放大館》,更樂於接觸本港年輕的專才,分享技術、知識、創意及豐富經驗,培養本港藝術領域的實力,而《綻放大館》亦在未來數年扮演重要角色。我們很高興能在中環的中心地帶為港人提供眼界大開的新體驗,並期待《綻放大館》2023 年及後的匯演,繼續發揮創造和想像,激發觀察的好奇心,期待每一個新節目的揭幕。」

執行董事及技術總監Peter Milne表示:「The Electric Canvas很高興回到香港並有幸參與大館的創意和技術團隊,為首屆《綻放大館》活動打造定制的投影裝置,並提供知識和經驗與本地專才合作,協助大館每年擴大 《綻放大館》 節日的規模。」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毛嘉達先生表示:「中電很高興能支持這項盛事,將世界級視覺藝術、本地歷史和科技融為一體,於這個集古蹟及藝術於一身的地標上演,令人期待。中電和大館有很多共通之處,我們一直支持藝術發展、歷史欣賞,並著重創新。最重要的是,正如節目名稱「百年企業 ‧ 百年古蹟」所指,我們都有悠久的歷史,見證香港的成長和發展。中電很榮幸成為綻放大館的首席贊助,這個項目結合了國際專業知識和本地創意,講述香港的動人故事。我希望在中秋節期間,公眾會前來欣賞,為香港注入正能量。」

創意團隊

The Electric Canvas

執行董事及技術總監:Peter Milne

藝術總監:Richard De Souza

The Electric Canvas 的參與獲澳洲政府的資助計劃澳中基金會(the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Australia-China Relations)支持。

參展藝術家參與藝術家

江康泉@企鵝實驗室

鄭雪姬

歐陽俊禧 x 謝家宜

張小踏 x楊苡靖

混音師、音樂及音效剪輯師

蔣源龍

大館團隊

資深策展人: 郭瑛

製作經理: 張凱筑

技術及製作: 何成斌、馬卓忠、鄧佩儀、章玉、梁愷珊、洪俊登、張栢恒、蔡永堯、黎頌賢、張曉妍、李嘉陽

項目經理: 盧綺雯、馮瑞琴

技術支援: Serious Staging

— 完 —

編輯垂注

日期:2022年9月10 – 25日﹝9月19日除外﹞

時間:每晚7pm;7:30pm;8pm;8:30pm;9pm(每12分鐘一節)

地點:檢閱廣場

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請瀏覽我們的網頁:

https://qrs.ly/lge2zbz

沿此連結下載高清圖片:

https://qrs.ly/b6e3kag

觀賞宣傳片:

https://qrs.ly/c3e3q37

參觀須知

大館每日上午八時至晚上十一時對公眾開放。

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鼓勵訪客頻密清潔雙手。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詳情請參閱我們的網頁 https://www.taikwun.hk/en/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關於大館

大館是香港一個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我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為訪客創造嶄新多元的體驗,以激發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以至社區歷史的興趣和探求,是一個讓訪客享受愉快時光的香港文化及消閒地標。

訪客可以透過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歷史的主題展覽及體驗活動,認識大館深厚的歷史。活化後的大館更提供了一個藝術活動平台,全年帶來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以及涵蓋不同形式與範疇的表演藝術節目。

以非牟利模式營運的大館自 2018 年 5 月起對外開放,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大館內的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保留古蹟原真性。建築群亦包含兩座由著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全新建築物「賽馬會藝方」及「賽馬會立方」,另有「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洗衣場石階」等戶外空間。大館與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持續於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地舉辦各類型節目及活動,以豐富香港市民及遊客的藝術文化生活。

大館是昔日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活化後的建築群以大館之名營運,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於 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此獎項中最高殊榮,肯定了活化計劃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請登入我們的網頁:https://www.taikwun.hk

關於The Electric Canvas

The Electric Canvas 是澳洲建築投影專家,於1997年成立,業務遍及全球各地,至今曾參與數百個項目,包括建築的光雕投影、遊戲場地和大型沉浸式投影等藝術項目。

在過去的20年間,積累豐富經驗,期間不斷擴展業務並提升投影技術,在藝術領域贏得良好聲譽,成功與合作夥伴建立互信關係。The Electric Canvas 提供創新而複雜的藝術裝置方案,屢獲卓越聲譽。

The Electric Canvas 專設永久藝術裝置及混合技術裝置設計,並提供顧問和專家諮詢服務。

關於中電集團

中電集團是亞太區規模最大的私營電力公司之一,業務遍及香港、中國內地、澳洲、印度、東南亞及台灣。中電集團擁有包括採用煤、天然氣、核電及可再生能源作為燃料的多元發電組合,在香港上市的中電控股有限公司是其控股公司。

集團透過中華電力有限公司,在香港經營縱向式綜合電力業務,為八成市民提供高度可靠的電力供應。在中國內地,中電集團是內地最大的外來電力投資者,專注發展低碳能源。在澳洲,集團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 EnergyAustralia 是當地一間具領導地位的綜合能源公司,為約 245 萬 住宅及工商客戶提供天然氣及電力。Apraava Energy(前稱中電印度)是印度最大的可再生能 源發展商之一,擁有發電和輸電業務。

中電控股現躋身道瓊斯全球指數(Global Dow,其 150 隻成份股均為世界領先的藍籌公司)、 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指數(DJSI Asia Pacific)、道瓊斯可持續發展亞太 40 指數(DJSI Asia Pacific 40)、恆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系列及富時社會責任指數系列。

複製網址

意想心動——大館2022年秋季開鑼節目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今年九月,由中秋節開始,大館將推出一系列秋季節目( 2022年9月至11月 ),讓訪客盡情享受傍晚時光。

綻放大館」運用立體光雕投影技術,將特製的動畫和圖像投影在檢閱廣場的營房大樓上。這座大樓將化身歷史巨人,與訪客一起回顧其漫長而多變的一生,遊走在回憶與夢想、現實與虛幻之中。大館帶來獨特的光影與音樂體驗,訪客首先可參加「放空音樂聚」,以輕鬆的爵士樂或世界音樂歡送夕陽;投入「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的光影色彩環抱,為晚上揭開序幕;「綻放大館」將整體視覺享受再度昇華,配以館內不同的餐飲體驗,為大館的文化之旅畫上完美句號。

十一月,大館將會呈獻新展覽「性別與空間」,從性別視角探討舊香港女性隱藏的痕跡和性別空間。監獄操場則會舉辦「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探索音樂撫慰人心、創造希望的力量。

香港賽馬會不僅保育及活化大館,同時亦透過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為大館的藝術和歷史文物節目提供主要資助。

綻放大館

今年秋天,大館帶來一項比明月更璀璨耀眼的全新盛事,一連三星期每晚照亮大館檢閱廣場。「綻放大館」運用最新數碼和立體光雕投影技術,細緻地將突破想像的大規模動畫和圖像

投影到大館的歷史建築外牆上。這項表演由製作公司 The Electric Canvas 與一群本地藝術家合作,將超過160年歷史的營房大樓幻化成歷史巨人,回顧其漫長而多姿多彩的一生,

遊走在回憶與夢想,現實與虛幻之間,隨雲彩和懷舊的配樂而變得模糊。

這個動感十足的奇幻匯演每節 12 分鐘,晚上七時開始,每半小時上演一次,合共五次。表演時間:7pm;7:30pm;8pm;8:30pm;9pm(9月10日至25日,免費入場,檢閱廣場)

首席贊助 : 中電控股有限公司

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

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大型展覽「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現已開幕,展期至2022年11月27日,讓觀眾深入領略國際知名媒體藝術家皮皮樂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塑造的奇妙幽默世界。皮皮樂迪.里思特標誌性的活動影像裝置,能令人融入其中,不但感性十足,而且觀點獨到。她以聲色幻影構成的虛擬世界,把參觀者團團包圍,讓他們在令人著迷的裝置中隨意行走,伸展四肢。這場焦點展覽除了展出皮皮樂迪.里思特的主要作品外,更有她按大館特定場地創作的新作,分佈於美術館展廳及監獄操場。(8月3日至11月27日,門票於Klook發售,賽馬會藝方及大館各處)

卓越贊助 : 東方匯理財富管理

放空音樂聚

在必須分離獨處的日子中,音樂撫慰了我們的心靈,使得在同一時空中感受音樂更顯可貴。響應樂迷期待,「放空音樂聚」再次回到大館洗衣場石階,將充滿情調的古蹟空間化身為舞台,邀請香港出色的樂手以音樂互相踫撞,與觀眾以樂相聚。

「放空音樂聚」於2021年3月首度舉行,是當時各大表演場地經歷多月關閉後,率先重新啟動的現場演出系列之一,接近一個月無間斷的演出為本地音樂人注入動力,更吸引城中的樂迷頻頻到訪。事隔多月,洗衣場石階以全新面貌迎接觀眾,在九月及十一月的午後黃昏帶來多場演出。

由資深爵士低音大提琴手蕭偉中及炙手可熱的鋼琴家張貝芝攜手策劃,「放空音樂聚」將邀請本地出色的爵士、世界音樂、古典及流行樂手,每日呈獻風格獨特的音樂會。放下沉甸甸的腦袋,讓思緒在悠揚樂韻中暢遊,以煥發的精神投入精彩的夜晚!(9月7至24日及11月1至13日,免費入場,洗衣場石階)

備註:演出陣容及日程或有更改,請留意大館網站公布。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

大館於2019年舉行「柏林藝術節」後,再度將歷史地標監獄操場化身為戶外音樂廳,在2022年1 1 月呈獻「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為期兩星期的音樂節內,一系列專屬大館的藝術體驗將發掘音樂撫慰人心、締造希望的力量,主題「弦內之音」點出了曾經的監獄高牆,如今成為包容藝術家和觀眾共聚一隅的空間;同時帶出了音樂不需言語,深植於內心的默契和信任,使音樂家在經歷了各種分隔和距離後仍能以音樂緊密相連。(11月30日至12月11日,監獄操場及賽馬會立方)

「大館操場音樂節:弦內之音」節目詳情將於10月公布,敬請期待。

性別與空間

「性別與空間」以性別角度重新審視大館從1841年至1941年的首一百年歷史。在歷史上,建築群體現了權力及男性陽剛之氣,由男性設計,為男性所用。展覽講述的另類故事,揭示女

性被隱藏的痕跡和性別化空間,填補了歷史空白。大館之外,女性在舊日香港,無論私人或公共空間,有哪些體驗?性別與空間分隔如何與階級、種族/ 族裔的劃分重疊,以強化地位的區分?本展覽進一步探討女性在經濟快速發展、新舊交織的父權社會下的角色和身份,顯示出性別與權力關係多樣化的面貌,以及性別元素無處不在的空間建構。 (11月5日至1月15日,免費入場,01 座複式展室)

「性別與空間」節目詳情將於11月公布,敬請期待。

森呼吸

作為生命本身的代名詞,樹木以其為我們提供食物、屏障和清新空氣的能力而聞名。它們一生紮根和留守原地,長年見證人類變遷,靜觀人間百態。雖然樹木與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但它與其他養育我們的生物一樣,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這個夏天,大館文物事務部推出以樹木為主旨的大型展覽——「森呼吸」

「森呼吸」探討樹木和人類互相依存的關係,揭示我們要對環境造成破壞的負責之餘,另一方面展示我們,包括個人和集體拯救、保護樹木,保育和傳承這些物質文化遺產的努力成果。(7月8日至9月12日,免費入場,01座複式展室。)

參觀須知

大館於每天上午8時至晚上11時開放。 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 更多防疫措施:

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複製網址

一千萬次怦然心動

2022年9月2日, 星期五

大館迎來第一千萬名訪客

藝聚社群 激發奇思妙想 成為香港文化藝術之匯點

大館日前公布訪客人數已突破一千萬名,與眾見證千萬時刻!大館為前中區警署,經過活化復修後在2018年正式開幕,一直舉辦新穎出眾的各種展覽、節目及表演,​讓文物古蹟及藝術文化變得觸手可及,向國際訪客展現這座古蹟群的藝文特色。大館矢志令每位到訪大館的訪客留下怦然心動的感覺,創造奇蹟般的非凡回憶。

與訪客共同慶祝大館踏入新里程碑的香港賽馬會行政總裁應家柏表示:「對於大館錄得超過一千萬名訪客到訪,我們深感榮幸。大館是香港其中一個最具歷史價值的文物,由香港賽馬會成立及捐助,此建築群已成為本地最受歡迎的古蹟保育及活化項目之一。我們一直致力完善大館各方面的體驗,以歷史建築吸引訪客的同時,亦希望透過館內各種藝術表演、文化及歷史遺產,豐富訪客的旅程。大館的獨特文化活力,令社會凝聚力更強。未來,我們將熱切期待更多訪客的蒞臨,帶領大家投入大館的藝文氣息。」

在中環藝術樞紐感受心跳日與夜

自開幕以來,大館已為訪客提供超過 2,800 個公眾節目,包括展覽、表演、講座及工作坊,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觀者提供難忘的藝術體驗。無論是家庭、兒童、情侶、個人或藝術愛好者,大館都希望激發大眾的奇思妙想,突破固有想像,感受脈搏因創意的力量而跳動,喚起難以筆墨形容的感官體會。

為訪客送上小小心意

大館與品牌Ciaolink 合作製作限量版明信片,以大館最著名歷史建築之一的警察總部大樓為創作中心,並於9 月 3日於指定地點免費派發,以慶祝第一千萬名訪客里程碑。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日期

2022 年9月3日

派發詳情

指定地點免費派發

  • 賽馬會藝方內的「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展覽
  • 01座警察總部大樓複式展室內的「森呼吸」展覽
  • 大館導賞團
  • 大館訪客中心

夏天盛會

現在正值盛夏,大館洋溢著興奮的氛圍為每位訪客提供不同的感官體驗。大館誠邀所有年齡層的訪客前來享受夏日時光,不論老少,捉緊夏天的尾巴並盡情享受各種引人入勝的活動,全情投入充滿活力的夏天。

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

國際知名瑞士媒體藝術家皮皮樂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的大型新展覽已於2022年夏季進駐大館。皮皮樂迪標誌性的影像裝置,充滿沉浸感、富有感官體驗且發人深省,訪客可以在這以聲色幻影構成的虛擬世界中隨意行走及伸展。

日期和時間

2022年8月3日 - 11月27日

星期二至四 10am – 8pm

星期五至六 11am – 9pm

星期日10am – 8pm

星期一閉館

地點

賽馬會藝方及大館各處

價錢

現場:HK$95 (成人票)HK$75 (優惠門票)

網上:HK$88 (成人票)HK$65(優惠門票)

立即購票

www.taikwun.hk/pipilotti

綻放大館

今年中秋節,大館帶來一項比明月更璀璨耀眼的全新盛事,一連三星期以最新數碼和立體燈光雕投影技術每晚照亮大館檢閱廣場,活動至9月下旬。

日期

2022年9月10日 - 9月25日

時間

每晚7pm;7:30pm;8pm;8:30pm;9pm

地點

檢閱廣場

收費

免費入場

開館至今,大館一直透過獨一無二的文化和文物體驗,矢志以好奇心激發社區凝聚力量、啟發創意及綻放潛能,以不同的節目為你帶來怦然心動的感覺。訪客將前所未有地感受活力並沉浸於非凡的藝術時刻。同時,大館致力追求卓越,以嶄新、深刻而有趣的體驗活動,帶領公眾更清楚認識及理解當代藝術、表演藝術及歷史。我們期待在往後繼續與你一起感受心跳脈搏的躍動,創造每個難忘時刻。

參觀須知

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訪客可使用全新推出的行程規劃功能,提前規劃到訪行程:https://www.taikwun.hk/zh/visitor_planner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複製網址

大館當代美術館新展「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今天開幕(2022 年8月3日至11月27日)

2022年8月2日, 星期二

大館當代美術館最新大型展覽「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今天開幕,讓觀眾深入領略國際知名媒體藝術家皮皮樂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1962年生於瑞士)塑造的奇妙幽默世界。皮皮樂迪的作品,能令人完全沉浸其中,深度感性、見解入微;還會用色彩、聲音和活動影像,把觀眾包裹在虛擬的擁抱當中。在她那些以「有組織的光」構成的迷人裝置中,觀眾可隨意走動,或舒服躺下,盡情欣賞她如何巧施妙法,令熟悉慣見的東西顯得別開生面,在意想不到之處指出美之所在。展期為2022年8月3日至11月27日。

此為皮皮樂迪的首個香港大型個展,匯集了她過去30年超過 45件標誌性作品,包括早期幽默諷刺的單頻道錄像、聲色樂繽紛的大型影像裝置、融合錄像和日常物品的雕塑作品,可説是集藝術家大成的一場作品盛會。「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亦會展出許多特別為大館創作的新作品,從賽馬會藝方的玻璃窗出發,延伸到大館的不同歷史角落:在監獄操場上的大型沉浸式錄像雕塑、D 倉内一個個牢房所轉化而成的藝術空間,以至在檢閲廣場的大型牆壁上的作品。這場皮皮樂迪.里思特在香港的首展將讓觀眾充分感受藝術家如何把聲音、色彩及流動影像共冶一爐,創作出從紐約(新當代藝術博物館、現代藝術博物館)、洛杉磯(洛杉磯當代藝術館),到京都(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悉尼(澳洲當代藝術博物館),無一不迷倒世界各地不同年齡觀眾的「虛擬環抱」。

皮皮樂迪一直探索錄像的可能性,以另類視覺呈現現實和理想世界、人類在大自然的地位,以及身體(尤其是女性身體)與數碼世界之間的關係。她的作品邀請觀眾以全景、特寫,甚至走進身體內部,從内到外等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同時讓觀眾透過身體更清楚了解錄像的視角。藝術家尤其關注身體外部與內部之間的聯繫,特別著迷於連接兩者的中介或界面,如攝影機鏡頭、皮膚、眼膜等。這些界面當然有助於建立記錄、辨識圖像與對象物之間的指示關係,同時也對這種物與像之間相互指涉的關係予以模糊、扭曲及重塑,繼而開闢一個容納思辨、遐想和遊玩的創作空間。正是這種臨界的矛盾狀態,啓發出展覽主題「潛入你眼簾」,邀請觀眾進入流動影像的廣闊天地,以嶄新眼光體驗世界,窺探個人表達、身體政治、生命與大自然繽紛色彩的全新視野。皮皮樂迪令人著迷的裝置,既撫慰心靈又充滿幽默感,令觀眾看得眉飛色舞之餘,亦能深思自省,開啟各種亦幻亦真共享經驗的可能性。

展覽策展人Tobias Berger說:「大館三年前夏季辦過的村上隆展覽大受歡迎。我們非常榮幸能在大館當代美術館再次舉辦另一位殿堂級藝術家的大型展覽,這次不僅會展出皮皮樂迪.里思特劃時代的重要裝置作品,還會展示她的許多新作。 」

「任何一所當代藝術機構主辦如『潛入你眼簾』這樣規模龐大、複雜細緻而高瞻遠矚的展覽都得傾力以赴,而我們也盡心籌備了三年有多。」大館藝術總監簡寧天補充說:「一如大館所有藝術及歷史文物節目,『潛入你眼簾』這大型展覽有賴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支持,提供主要資助,爲此我們衷心感謝。同時,感謝企業贊助商東方匯理財富管理成為『潛入你眼簾』展覽的卓越贊助,令這個魅力十足、充滿歡樂和令人振奮的夏季節目,能辦得有聲有色,不同凡響。」

主要作品

《幻彩巨膜》

為此次展覽創作的新作品《幻彩巨膜》營造出一個充分訴諸感官的環境,將真實拍攝的影片和3D動畫鏡頭,切割弄碎,放到一個真實空間内。 藝術家說:「你穿過作品或在作品下方行走,會看到一些零零碎碎的皮膚碎片,在空中升起,然後溶解消失。」要特別注意的是這些半透明「巨膜」採用了特製的新材料:其中一面經過打磨,能在半空把錄像投影托住,而其形狀已不是一般的直來橫去——營造出錄像在空間「漂浮」的體驗。

《水虎彩膏》

這件特定場域的新作品,投影在大館的監獄操場,讓大家可以從黃昏到晚上一起體驗。圓形的投影也許可以想像為有人用探射燈監視操場的動靜,但對藝術家來說,這件作品其實是晚上生起的一堆「電子篝火」,準備為大家帶來歡樂。投影仿佛在對觀眾和過路人輕柔撫摸,教他們中止晚上的慣常活動,學習一種不同的觀看之道,作品會向遊客發出提示,叫他們暫時停下來,以嶄新方式思考周遭的環境。藝術家認爲,那些緩慢移動的燈光會將人從自我設限的虛幻泡泡中帶出來,使大家互相靠近——於是,監獄操場或多或少變成了一片城市中的空地,讓光綫和陰影在此盡情交織。

《像素森林 香港中環奧卑利街大館3樓》

一個由從天花板而降的三千盞手製LED燈組成的「像素森林」歡迎觀眾進入展覽。遊走其中時,可以想像自己置身於屏幕像素爆炸之中,又或被淹沒在一片海洋森林,每一道閃光都像困在海草中的氣泡。細看便會發現每一盞燈都是手工製、獨一無二的,仿如珊瑚或水晶——「或冰鮮的陰唇!」 皮皮樂迪笑道,同時亦認真地對女性形象的視覺體現提出觀點。稍稍站遠,一個更為宏觀的流動影像便會出現:色彩的波浪及圖案,按著精確順序在閃爍移動,使觀眾置身於錄像畫面,踏上神奇旅程。

《啜飲我的海洋》

《啜飲我的海洋》邀請觀眾沉浸於水世界之中,一個由各種原始力量所牽引的水底仙境。觀眾會感受到在充滿色彩和陽光之下,紅海海浪的一推一拉,以及玩具的載浮載沉,偶爾也會瞥見一個男人,但焦點主要放在穿著比基尼泳衣的藝術家身上。作品洋溢著歡樂之情,反映了藝術家在拍攝錄像時的心境。藝術家回憶道:「我發現珊瑚充滿了幽默感,不禁大笑起來。我靈感迸發,充滿了各種關於進化、關於萬物的想法。」然而,仙境裏還會有煩惱嗎?藝術家先是哼唱著,後來變成了尖叫出Chris Isaak 的迷人情歌《Wicked Game》(邪惡遊戲):「不,我不想墜入愛河……」,這可能暗示了失落和傷心,又或是她多年後發現珊瑚都被漂白了——「這世界只會讓你心碎」。從這意義來看,她的尖叫聲甚至可以被重新想像為對提倡永續性的號召。

《永遠至上》

滿載著百無顧忌的力量,《永遠至上》呈現著一個女人昂首闊步地、無拘無束地在行人道上漫步。突然間,她揮舞著手中的花朵,砸碎了一輛停泊汽車的窗戶,她繼續走,一輛接一輛汽車接連遭殃。期間,有一名女警對她微笑點頭。對藝術家來說,這開啟了一道通向魔幻、甚至是進入烏托邦的大門。在她這個理想境界裏,一切規條皆可顛覆,花要比車子強大有力,人們更可從這境界瞥見「美的罪惡力量」。此作也明顯受到錄像藝術和音樂錄像的影響,也許我們就不會覺得奇怪,爲什麽這部作品在2016年很可能啟發了美國女歌手Beyoncé,揮舞棒球棍橫衝直撞的音樂錄像《Hold Up》了。

《靈魂之光》

一踏入這層樓,觀眾就可看到從整個有色窗戶透進來的自然光在發生變化。當然,現場氣氛是歡樂的,但請注意那些微妙效果:你的空間感可能已改變了,各種顏色也現出可能會令人迷惑的另一副色調。隨著時間推移,你還可感受到從日出到下午,再到晚上,光線的情緒一日多變。「顏色被人低估了,」藝術家指出:「顏色沒有國界,它很危險,很情緒化,就像音樂一樣。」顏色作為感覺和可測量的形式,能在人們的感知上使意義和混沌保持平衡。可別錯過皮皮樂迪的傑作《岩漿浴中無我》,就在這層展廳地板的中間。

《寓所》

《寓所》這個裝置佔據整個展廳,重塑了一個影像與物體共舞的共享空間:正如藝術家說,她是要把客廳英文「living room」中的「living」(生命)放回「客廳」。藝術家將美術館視為眾人共聚的空間。觀眾可以隨意坐在餐桌旁,或躺在床上,也可沉浸於錄像畫面中。裝置作品裏的各式物品來自不同的時期、地點和社會背景。藝術家解釋道:「就像一間集體公寓,容納五湖四海……它具備了我的作品中擁有的一貫標準,即對任何物品我都帶點愛,無分彼此。」這次於香港展出,她加入了一塊給文人雅士賞玩的供石:「石頭必需具有某種内在美質,本身需是一件美麗物體,」她說:「它有助沉思,讓人得以細加觀看,想像出一個微型世界,一道微型風景。」

《睡花粉》

皮皮樂迪的大部分藝術實踐,都在實驗如何讓錄像突破屏幕的框框,走進真實可觸的物理空間;而《睡花粉》也是再接再厲,只是多了好幾個轉身而已。鏡面球體帶著花花草草的投影,邀請你加入其中,轉動的球體仿如「在空中緩緩旋轉的夢想」。作品位於大館歷史悠久的D倉牢房内,藝術家想象被隔絕的囚犯是如何寂寞孤單。

《Gnadenschaf & Clever Yuji (慈悲之羊與聰明Yuji)》

皮皮樂迪在大館檢閱廣場的季度性牆壁藝術項目「55平方米」上,展示了兩件令人回味的作品。左邊是一幅劇照,稱為《慈悲的羊》,出神入化的畫面原來是一群羊疊加在一朵鬱金香花蕊的中間。在藝術家的背景文化中,「羊」有多種複雜的象徵涵義:有「純真」、「犧牲」,也有「盲目服從」。

從鬱金香延伸到右側,是一幅攝影作品《聰明Yuji》,刻畫了兒童與生俱來的無窮創造力和詩意。一名孩子呼喚母親,輪到母親呼喚孩子時,孩子則把臉藏在鬱金香花瓣當中,好逃離這個凡塵之地——進入潛意識和想像,尋找一個充滿各種可能的奇妙世界。

展覽期間,大館當代美術館亦會舉辦一系列多元化的公眾節目及教育活動, 其中包括皮皮樂迪.里思特親身出席的「大館對談」、放映藝術家親自精選電影和錄像的「皮皮樂迪.里思特之選」、 像素映射及燈光工作坊、「老師早晨」及教師工作坊、策展人導賞以及其他公眾導賞團等。展覽期間亦會有不少適合家庭的親子活動,包括兒童預展及家庭日活動,而「皮皮樂迪.里思特不夜館」將邀請特別嘉賓,提供專為展覽而設的嶄新學習體驗。藝術家書籍圖書館特別展出皮皮樂迪·里思特撰寫的書籍,以及從她的藏書中精選出若干作品,讓大家看看里思特無視權威、俏皮風趣、著重展演行爲的感性,如何引伸到印刷品藝術上。(詳見附件)

賽馬會藝方接待處亦將開設特別禮品部,出售藝術家特製版本和其他商品。除口罩、海報和印刷品外,里思特還預備了以扭蛋玩具形式推出的特色商品,為參觀者帶來別針、徽章、膠帶、玻璃清潔布等驚喜。

展覽門票現於 Klook(https://www.klook.com/activity/74469)上發售。 成人票為港幣88元,優惠票為港幣65元(全日制學生及長者)。

門票也將在賽馬會藝方接待處發售:港幣95元(成人)和港幣75元港元(優惠)。

另設有家庭套票:港幣280元(包括兩張成人票及兩張優惠票)

有關展覽、各項活動及票務詳情,請瀏覽:www.taikwun.hk/pipilotti

卓越贊助:東方匯理財富管理

潛入你眼簾——皮皮樂迪.里思特

策展人:Tobias Berger

2022 年8月3日至11月27日

周日至周四,上午 10 時至晚上 8 時(周一休息)

周五至周六,上午 11 時至晚上 9 時

現場:港幣95元 (成人) | 港幣75元 (優惠)

網上:港幣88元 (成人) | 港幣65元 (優惠)

藝術家簡歷

皮皮樂迪里思特(Pipilotti Rist)是空間錄像藝術的先驅,1962年出生於瑞士近奧地利邊境萊茵河谷的格拉布斯市鎮。她自1980年代中期以來一直是國際藝壇的主將。從最早的錄像作品到最近的大型活動影像裝置,她的作品都能令人完全沉浸其中,既深度感性,又極富洞見,把觀眾包裹在由聲音、色彩和活動影像所構成的「虛擬擁抱」之中。她令人著迷的裝置能啟發人去深思反省,同時以喜悅和興奮之情,開啟對身體和影像、外界環境與內在心境的探索。

自1984年起,皮皮樂迪參加過多個個展及群展。主要個展包括:「大心,當我的鄰居吧」(Big Heartedness, Be My Neighbor),洛杉磯當代藝術館葛芬分館(2021-2022);「你的眼睛是我的島」(Your Eye Is My Island),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和水戶藝術館(2021); 「開放我的林間空地」(Open My Glade),丹麥路易斯安那現代藝術館(2019);「啜飲我的海洋」(Sip My Ocean),悉尼當代藝術館(2017-2018);「像素森林」(Pixel Forest),紐約新當代藝術館(2016-2017);「你的唾液是我苦海的潛水衣」(Your Saliva is My Diving Suit of the Ocean of Pain),蘇黎世美術館(2016)。皮皮樂迪還參加過許多雙年展,包括威尼斯雙年展(1997、1999、2011)、悉尼雙年展(2000、2008、2014)和伊斯坦堡雙年展(1997、2000、2007)。

複製網址

大館呈獻戶外光影體驗-「月目映院」

2022年7月25日, 星期一

大館呈獻戶外光影體驗-「月目映院」

今個夏天,一同暫時忘卻城市的急促和繁囂,戴上耳機,於大館檢閱廣場的夜幕星空下,觀賞多部精選本地電影、短片及動畫,享受與別不同的光影體驗

大館將於2022年7月28日至8月7日舉行「月目映院」活動,於檢閱廣場放映多部精選本地電影、 短片及動畫,除了部分曾風靡一時的經典港產片,亦有多年後重現大銀幕的珍貴作品。誠邀觀眾在夜幕星空下享受與別不同的觀賞體驗。

電影之於香港,有如皇冠上最耀目的寶石,投出獨特光彩。上世紀中開始,粵語片發展蓬勃,邵氏、嘉禾的武俠及動作片打入國際市場,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正好成就一時無兩的黃金年代。香港電影幾經琢磨錘煉,經歷變幻不斷的時代,累積無數足教我們無愧自豪的文化結晶。「月目映院」精選了十部香港電影,橫跨六零年代至千禧年後,展現我們歷年來的創作與城市面貌,融匯中西文化,承載國際脈絡。每部電影放映前,更會先播出香港年輕創作者的短片,讓影迷回顧與追溯舊式情懷之時,也捕捉香港電影當下的面貌。

「月目映院」將在 7月 28 日至 8 月7 日晚上 8 時於檢閱廣場隆重上映。門票現於art-mate.net 公開發售,價格為 $150,部份場次設優惠票價 $50*,《小倩》特設家庭套票優惠票價 $200#

新浪潮經典 《半邊人》(修復版)重現熒幕

新浪潮導演方育平以真人真事為創作素材,將女主角許素瑩的身世背景與及她與身故老師戈武的相交融入虛構戲劇,道出一個少女追夢的故事。導演打破當時的傳統,對電影虛實的詰問、形式的創造與探索、某種真實呈現的極致追求,讓《半邊人》(1983) 的藝術層次昇華至另一個高度。電影同時紀錄八十年代初城市與藝文界多元及有活力的獨特風景,成為電影最富特色的元素之一。

月目映院將首播《半邊人》的修復版本,萬物錯過。

問世間情為何物

劉鎮偉的《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及《西遊記之大結局之仙履奇緣》(1995名義上改編古典名著,實則將名著人物的關係、個性、前因後果推倒重來,顛覆性地講愛情寓言。玩世不恭同時用情至深,造就了無數金句名場面,同時也是喜劇巨星周星馳最淋漓揮灑的一次演出,值得集體回味。

徐克的《小倩》(1997結合2D與3D動畫技術,將連場翻天覆地的動作奇觀變成高質素的動畫藝術。《小倩》名義上看似把八十年代大受歡迎的「倩女幽魂」電影系列變成動畫,實際上只取其中部分角色原型與故事梗概,然後自由發揮,肆意架構一個繽紛喧鬧、人魔共融共存的未來化古裝世界,為香港電影與特效製作創新先河。

香港女性幾春秋

唐書璇的《董夫人》(1968) 用當代眼光改編古代傳奇逸事,以自覺而批斷的目光重述昔日的女性故事,寫出中國女性壓抑與曲折的思緒。電影大量借鑑歐洲電影新浪潮的語言技法,套用在典型東方的題材上,屬破天荒嘗試;先鋒性的創作風格讓《董夫人》成為香港電影史上可一不可再的天外異數。

許鞍華的《女人,四十。》(1995) 沒有煽情地大賣老年生活的悲情苦況,淡然記述失智老人最後的日子,及媳婦與老爺漸漸兩心相知的互動,提煉出溫柔而且滿有對人性關懷體察的倫理故事,生活實感豐富,閒聊間令每個市井人物漸生華彩,可謂香港電影緊扣社會議題的代表作。

武俠世界觀:又古代神靈、功夫英雄到街頭過招

劉家良導演的《武館》(1981先鋒性地將五十年代既定的黃飛鴻形象年輕化,比後來掀起潮流的徐克、李連杰版本《黃飛鴻》還要早。劉家良處理情節與武打場面亦莊亦諧,用盡電影語言匠心展現腰馬功架與南方拳法精華要髓,點出武術中不可或缺的修養與精神層面,堪稱最能體現劉師傅武學觀的傑作。

徐克另一傑作《蜀山傳》(2001將劍俠精神與神魔幻想帶到另一境界,利用當年最先進的電腦特技,將東方玄奇故事加入一點cyberpunk的味道,架構岀獨樹一幟的世界觀與法則,跟其他同類型的傳奇動作電影大異其趣。

杜琪峯的《柔道龍虎榜》(2004將香港變成一個人人會打柔道的武俠江湖,精煉風格拍岀隱現街頭巷尾的高手過招。躺平自棄的司徒寶在故事中幾經波折,再次認清柔道與自身,可說是SARS襲港之後的低迷氣氛下,導演對當時困局最鏗鏘有力的回應。

欲斷難斷:邂逅錯愛城市中

香港,一九六零,在襲襲花俏旗袍下,周慕雲和蘇麗珍給我們跳一支既懷舊又摩登的探戈,捉欲言又止的情慾迷藏。王家衛的《花樣年華》(2000) 獲譽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電影作品之一,片中欲斷難斷的曖昧糾纏、鋪張講究的視覺元素,令本地及國際觀眾為之傾倒,影響後來無數電影人。

《甜蜜蜜》(1996) 勾勒出香港於回歸前夕的未知,張曼玉彷彿揉合「何里玉」 與「蘇麗珍」於一身,既有俏皮活潑亦有婉轉心思,堪稱她其中一個突破性演出。電影多於油尖旺一帶取景,留下了曾經一時鼎沸駁雜的香港面貌,連同戲中捕捉的飄泊、猶疑集體心態,可說是獨一無二的時代紀錄。

為紀念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5周年,香港賽馬會早前宣佈撥款6億3千萬港元,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舉辦約60項活動,涵蓋文化藝術、運動、關愛共融、綠色生活和國際會議五個主要範疇。大館作為馬會最大規模的藝術文化及保育項目之一,亦希望透過包括「月目映院」的一系列活動,讓觀眾感受本地藝術家的創意及多年來的出色創作。

放映場次

放映日期

放映電影

放映短片

7月28日(四)*

《半邊人》(修復版)

《32+4》

7月29日(五)

《花樣年華》

《那麼溫柔的,暴烈的》

7月30日(六)

《西遊記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寶盒》及《西遊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

《世外》

7月31日(日)

《蜀山傳》

《世外》

8月2日(二)*

《柔道龍虎榜》

《攻防》

8月3日(三)*

《董夫人》

《我的六零年代》

8月4日(四)*

《武館》

《捕快》

8月5日(五)

《女人四十》

《綿綿浮光》 

8月6日(六)#

《小倩》

《他媽的人生》

8月7日(日)

《甜蜜蜜》

《Lovers In The Wave》

請沿此連結下載高清圖片。

日期:2022年7月28日-8月7日

時間: 晚上8時(7月30日電影之開場時間為晚上7時30分)

地點:檢閱廣場

票價:

  • $150(包括電影門票一張、樂茶軒或PAZTA飲品換領券一張,及價值$50的大館購物餐飲現金券一張)
  • * $50(包括電影門票一張,適用於全日制學生、60 歲或以上長者和殘疾人士及其陪同者;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 #《小倩》家庭套票優惠票價:$200(包括成人電影門票兩張及學生電影門票一張,適用於全日制學生;數量有限,售完即止)

有關條款與細則,請瀏覽大館網站:https://www.taikwun.hk/zh/programme/detail/moonlight-cinema/1013

參觀須知

大館的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11時。

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 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 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關於大館古蹟及藝術館(大館)

大館是香港一個集古蹟及藝術館於一身的建築群。我們將藝術融會於文化遺產當中,為訪客創造嶄新多元的體驗,以激發公眾對當代藝術、表演藝術以至社區歷史的興趣和探求,是一個讓訪客享受愉快時光的香港文化及消閒地標。

訪客可以透過一系列探討香港文化歷史的主題展覽及體驗活動,認識大館深厚的歷史。活化後的大館更提供了一個藝術活動平台,全年帶來各式各樣的當代藝術展覽,以及涵蓋不同形式與範疇的表演藝術節目。

以非牟利模式營運的大館自 2018 年 5 月起對外開放,是香港賽馬會與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合作推行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的成果,是香港最重要的歷史古蹟活化計劃之一。大館內的三大法定古蹟,包括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及域多利監獄,已按照最高規格復修,保留古蹟原真性。建築群亦包含兩座由著名建築師事務所赫爾佐格和德默隆設計的全新建築物「賽馬

會藝方」及「賽馬會立方」,另有「檢閱廣場」、「監獄操場」及「洗衣場石階」等戶外空間。大館與其合作夥伴通力合作,持續於這些各具特色的場地舉辦各類型節目及活動,以豐富香港市民及遊客的藝術文化生活。

大館是昔日公眾對前警察總部以至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活化後的建築群以大館之名營運,以示對中區警署建築群歷史的尊重。

大館於 2019 年獲頒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卓越獎項,為此獎項中最高殊榮,肯定了活化計劃卓越的保育及活化成就。

有關更多大館的資訊,請登入我們的網頁:https://www.TaiKwun.hk

複製網址

大館迎接夏季展覽「森呼吸」

2022年7月7日, 星期四

作為生命本身的代名詞,樹木以其為我們提供食物、屏障和清新空氣的能力而聞名。它們一生紮根和留守原地,長年見證人類變遷,靜觀人間百態。雖然樹木與人類的關係密不可分,但它與其他養育我們的生物一樣,常被視為理所當然的。這個夏天,大館文物事務部推出以樹木為主旨的大型展覽-「森呼吸」

「森呼吸」探討樹木和人類互相依存的關係,揭示我們要對環境造成破壞的負責之餘,另一方面展示我們,包括個人和集體拯救、保護樹木,保育和傳承這些物質文化遺產的努力成果。

「森呼吸」 敢於提出人類過度消費和不顧後果的發展為樹木帶來日益增長的生存威脅,探索樹木未來的顯著危險,如污染、森林砍伐、伐木、城市發展和氣候變化等。展覽重塑樹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探索最前沿的方式保護、保育、栽種樹木,確保後代能繼續享受樹木的美好。

大館集古蹟及藝術於一身,「森呼吸」透過幾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與文獻及研究資料並列,擴闊文化承傳的領域,讓觀眾能在現實與想像的交流中,找到遊走於恐懼與希望之間的方向。

藝術家與作品

藝術家:鄭波

鄭波關注萬物生機,嘗試培育超越人類滅世的生態智慧,作品包括野性的園子、生長的標語、生態酷兒影像、萬物平等工作坊等。2022 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呈現新的舞蹈影像「春之祭」。2021年,他舉辦了三場個人展覽,包括「萬物社」,柏林格羅皮烏斯堡美術館;「你是0.01%」,柏林先靈基金會;「生命如此艱難,何必搞得這麽簡單?」,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過去他曾參與利物浦雙年展、橫濱三年展、歐洲宣言展、上海雙年展、台北雙年展等。

 2022年6 月21日為北半球的夏至日,由於這是樹木進行光合作用「工時」最長的一天,鄭波將之定為樹木的「勞動節」,並與大館內的十棵樹以寫生慶節。當日,藝術家嘗試透過繪畫樹的肖像,與它們進行默念互動與體驗,從5時40分日出起,至7時10分日落止,逐一為它們寫生。本十張作品為當日從早到晚、順時的精選畫作。

藝術家:劉智聰

劉智聰在成為全職藝術家之前曾在電視行業擔任藝術總監,由早年拍攝獨立短片到近年專注的攝影創作,其創作靈感主要來自其對電影、舊照片、歷史的熱愛。他的作品試圖捕捉對空間的感性觸覺。劉氏的作品在各種國際攝影節上展出並獲獎。當中攝影作品《山水文明》系列, 獲得連州國際攝影節2013新攝影年度藝術家獎。劉氏還憑藉最新作品《黎明請你不要來》在第一屆攝影樣本書獎 2021獲得第三名。

人類開闢土地,建造各式各樣的建築物,數十年後,人去樓空,歸還大自然。劉智聰的作品捕捉大自然中的廢墟,見證了過去的時間和生命的痕跡,生動地展示了大自然的再生力量。

藝術家:棉花糖激光盛宴

「棉花糖激光盛宴」是一個駐倫敦的實體藝術團體,創作遊走於藝術、科技和自然世界的臨界空間,以設計精密的軟件及器材作科研基礎,致力創作拓闊界限、重構預想及刺激觀眾的感官體驗。其作品於世界各地均有展出,包括里斯本三年展、STRP 雙年展、山口媒體藝術中心、辛丹斯電影節「新先鋒」、翠貝卡電影節「沉浸式藝術」、巴比肯藝術中心、伊斯坦堡設計雙年展、紐約、多倫多及上海等。

巨杉之龐大程度,實屬人類難以掌握的奧秘。除了是世上最巨大的單株樹木,巨杉亦是最巨型的生物,高達十層大樓,壽命超過三千年。《抱樹者》把令人歎為觀止的巨杉,帶到無法實地感受的人前,讓人與自然連結,鼓勵我們關注這些天然巨人的未來,詰問我們在這危機與變遷的時代,自身與自然的關係。

藝術家:吳家俊

吳家俊於2008年在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學院獲得視覺藝術學士學位。他熱衷於揭示人與大自然之間所隱藏的關係,同時對與城市快速發展相關的問題同樣關注。他的藝術實踐圍繞著現成的物品,其藝術作品經常試圖挑戰日常生活的平凡。近年,他參與了不同的公共社區藝術項目,包括港鐵車站藝術建築、M+ 博物館的 M+ Rover 和藝術推廣辦事處的公共藝術計劃。

在這件新的作品中,吳家俊將升級再造的概念與颱風等自然災害後收集的斷樹枝相結合,創作出一組雕塑。雕塑的燒焦和鋒利的尖端模仿了枯萎的草。當一起放置時,它們就像佔據了部分展覽空間的小灌木。吳氏還認為鐵鏟是一種重要的種植工具,因為它經常與種植樹木的土壤直接接觸。通過將熟悉的物體、我們的日常體驗和倒下的樹木聯繫在一起,這件藝術作品成為重生的象徵,還試圖加深我們與這些老樹友的關係。

藝術家:黃廷風

黃廷風獲得香港大學園景學學士學位和哈佛大學設計研究生學院園景建築碩士學位。他目前在三藩市灣區任職園景設計師,並在非牟利機構拓展公共空間 (HKPSI) 擔任副總監。黃氏亦是 2015 年香港青年設計才俊獎 (HKYDTA) 的得主。

石牆樹是由香港地貌、城市密度和氣候所孕育的獨有都市地景,指的是一系列生長在歷史悠久的石砌擋土牆垂直表面上的樹木,其中一些是由已經失傳的技術建造。這些樹木具有很高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因為它們象徵著自 1840 年代以來的一系列殖民景觀轉變,並在各個本土社區的發展。這個項目概述了自香港殖民時期以來石牆樹的發展時間表,還通過更全面的解讀來解決目前狀況,以便為所有持份者提供一系列設計選項,以考慮我們未來的城市景觀。

展覽活動

森呼吸

日期:2022年7月8日至9月4日

時間:每天開放,10 am - 7pm

地點:01座複式展室

費用:免費入場
 

到中區石牆樹下散步

日期:2022年7月16、30日 (個人公眾團)

              2022年8月13、27 (親子團)

時間:3:00pm - 5:00pm

集合地點:01座複式展室

費用:港幣$80/人

              港幣$120/一對親子 (一大一小)
 

造「樹」歸家

日期:2022年7月16及30日

時間:5:00pm-7:00pm

集合地點:01座複式展室

費用:港幣$80/人
 

樹語創聲漫遊

日期:2022年8月6、27日 (親子團)

             2022年8月13、20 日 (個人公眾團)

時間:11:00am - 1:00pm

集合地點:01座複式展室

費用:港幣$80/人

              港幣$120/一對親子 (一大一小)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參觀須知

大館的開放時間為上午8時至晚上11時。

大館的社交距離措施符合最新的安全規例。所有訪客須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進入大館,並根據「疫苗通行證」要求,按要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或相關豁免證明書以供檢查。大館内展覽及活動空間屬疫苗通行證指示的主動查核處所。大館常被觸 摸的設施已加強清潔消毒,並於各處提供酒精搓手液。 更多防疫措施:https://www.taikwun.hk/zh/visit/visiting_tai_kwun

節目或有改動,以大館網站最後公布為準。

複製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