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館對談:霓續系列 – 霓虹於藝術上的漣漪
日期:9月7日(四)
時間:晚上7時至8時15分
地點:賽馬會立方
語言:廣東話(設英語即時傳譯)
一直象徵著無限商機與繁榮富庶的香港霓虹,經過了差不多一世紀的發展和衰微。這變化萬千的視覺語言在藝術家和設計師的眼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引發了一連串霓虹衍生的美學和風格,泛起的漣漪觸及攝影、電影、設計、藝術、甚至音樂內。今次對話的講者將探索香港的霓虹文化、從霓虹黃金時代所散發的靈感、及其於藝術世界或更廣泛的未來影響。
主持:
郭瑛(大館資深策展人)
講者:
楊嘉輝(多領域藝術家及作曲家)
郭斯恆(香港理工大學傳意設計系助理教授)
曾憲寧(「燈火闌珊」電影導演)
大館對談:霓續系列 - 保育霓虹的努力
日期:8月14日(一)
時間:晚上7時至8時15分
地點:賽馬會立方
語言:廣東話(設英語即時傳譯)
香港霓虹招牌曾作爲經濟和旅遊發展的重要指標。而為了確保招牌的可見性,店主經常以更闊更高的霓虹招牌設計作為藍圖,整體地創造出獨特的香港夜景。
面對現時科技發展、市場需求、公眾目光、城市規劃等因素,香港的霓虹招牌逐漸消失。幸運的是,本地的保育組織,包括「霓虹交滙」,正在努力保護這些具象徵意義的招牌。他們從與店主談判、拆除後儲存招牌,到為招牌展示作準備工作,都不遺餘力。
是次節目邀請了「霓虹交滙」總經理陳倩雯分享其機構的保育工作,與霓虹招牌承辦商和招牌擁有者一起探討各角色在保育上的參與,並談及近期一次招牌拆除、修復和展覽的經驗,於對談中向大家揭開一些深入的霓虹保育細節。
主持:
梁梓豪(前長春社文化古蹟資源中心執行總監)
講者:
陳倩雯(「霓虹交滙」 總經理)
徐錫安 (太平館董事總經理)
梁榮輝 (霓虹招牌承辦商)
大館對談:霓續系列 - 保育文化及歷史建築
日期:8月7日(一)
時間:晚上7時至8時15分
地點: 賽馬會立方
語言:英語(設廣東話即時傳譯)
一個城市的外貌和結構組織,往往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然而然的發生變化。城市要適應新的挑戰、追上技術創新,滿足各種需求;它必須向前發展。這過程中出現的變化無疑值得記錄,因為這樣能為城市及身處其中的城市人找到自身的定義。變化的遺跡至今在城市的歷史和性格中形成了重要的部份。正是在這種背景下,香港的霓虹招牌,曾經是香港街景的著名特色。由於城市的變化,目前正逐漸從公共空間中消失。
「霓續」 展示了保護霓虹燈的其中一種方式,因此我們另外邀請了三位講者,分享他們在保育研究、諮詢和管理方面的努力和經驗,讓大家了解在文化遺產保育時,決策過程背後的理論概念、各種考慮因素和實際情況。
主持:
Dr. Christina Bartosch ( Recollect Art Care Asia Ltd. 創辦人及總監)
講者:
Dr. Matthias Beitl (奧地利民間生活及藝術博物館總監)
朱慰先博士(香港大學園景建築學部副教授及國際現代建築文獻組織香港分會創會成員)
黃雋溢 (圓融品牌顧問創意總監、@nowllloading 載物責任編輯及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客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