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多利監獄

域多利監獄

路線長短

20 分鐘

檢查點

5 個檢查點

簡介

這條路線讓你了解香港首座監獄的演變、以及懲教制度的發展。你也可以從中認識當年非法入境者面對的處境、及建築群在入境事務扮演的重要角色。

4個地點
20分鐘


2-1 域多利監獄鐵窗生涯

艱苦歲月

早期,域多利監獄只叫做「監獄」,因為當時它是全港唯一的監獄,更是香港開埠初期少數以磚石建造的建築物之一。它興建的目的,是以牢獄之苦阻嚇犯罪。監獄生活苦不堪言,如此狹小的囚室,竟然需要同時容納三個人。

囚室裡所謂的「洗手間」,其實就只不過是個共用的水桶。除了另一個用以盛清水的桶子 ,冷氣、電視、娛樂活動統統都沒有。食物的質量亦不值一提。

失去自由的生活,就是對囚犯最大的懲罰 ,沒有人會想重新回來。

多年以後,囚犯更生的概念才開始出現,囚犯透過學習一技之長改過自新,亦可憑著在獄中不同範疇的工作,例如製作掃帚、清潔等,賺取少許的薪金。要認識這些年來監獄的演化,你可以留意樓梯前面投影螢幕播放的片段,又或走進鄰近入口的六個主題囚室,了解當年囚犯的生活。

這座建築物建於1910年,現在還大致保留著當年建築結構的原貌。

從樓梯旁邊的囚室,你可以看到昔日囚室內部環境。另外,你也可以在最後幾個空置囚室,體驗當年囚犯的感受。

放心,囚室不會被鎖上的。


2-2 監獄膳食

食飯啦!

如果只是一碗飯和一碗水便能滿足你口腹之欲,你應該很快便能適應域多利監獄的生活。

因為這正是早期囚犯的膳食懲罰。

曾經有傳言指囚犯的待遇太好,既有免費住宿,又有好飯好菜,整天都不用工作——簡直就如度假一樣。

不過,從來沒有囚犯希望再次回到監獄,所以獲釋之後大多會選擇安份守己——這就是監獄成立的原意。

走進這三個囚室,透過文件、剪報和食物模型,了解監獄膳食一路以來的變化。


2-3 域多利監獄的入境事務

非法入境者

監獄早期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地的囚犯,他們可能因在港時犯法,又或者因違反入境條例而被捕。

1980年代,由於有大批來自越南和內地的非法入境者被羈留於此,監獄中的非港人囚犯數量明顯上升。

這個空間相信本來用作育嬰室,供在羈留期間生育的女性囚犯及她們的嬰兒使用。

1990年代,署方特別在育嬰室加入卡通角色圖案作裝飾,為這個冰冷的監獄,帶來一點家庭温暖。


2-4 入冊

打指模

1956年,域多利監獄設立全新的收押中心,俗稱「指模房」。

直至荔枝角收押所於1977年落成以前,所有入獄囚犯都要在此經過一連串特定的收押程序。

在這些收押程序中,囚犯均需要把所有隨身物品放進一個袋子,交由署方保管,然後在高度測量板前拍攝囚犯照。

另外,他們還需要打指模,領取俗稱「牌仔」的在囚人士身份證,展開鐵窗生涯。

在這裡,你可以親身體驗入獄程序,了解當年囚犯「入冊」的經歷。